盧比歐亞洲之行 關鍵還是看川普如何爲關稅戰解套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圖/路透)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於本月10日飛抵馬來西亞,展開他上任後的首次亞洲之行。在吉隆坡短暫停留期間,盧比歐除了出席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和東協(ASEAN)區域論壇,跟東南亞國家的外長見面外,重頭戲是他和中共外長王毅的會面。

川普關稅 肯定會給盧比歐的亞洲行蒙上陰影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聲稱,盧比歐此行的重點是「重申美國對推進一個自由、開放和安全的印太地區的承諾。」這是美國官方用來形容結合盟國對抗中共的慣常用詞,而「抗中」則是川普第一任期內建構的美國印太戰略目標。但對美國的亞洲盟友而言,經濟安全已取代軍事安全,成爲她們關切的優先課題。

川普發動關稅戰主要劍指中共,但在「對等關稅」的原則下,美國的亞洲盟國反而成爲最大受害者。就在魯比歐啓程前夕,川普本月7日陸續透過自家社羣媒體平臺,公佈寫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南非、寮國、緬甸、突尼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印尼、孟加拉、塞爾維亞、柬埔寨、泰國等14個國家領導人的信件,提醒她們如在8月1日前未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則他將對這些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

川普此舉肯定會給盧比歐的亞洲之行蒙上陰影,因爲在上述14個國家當中,至少有八個國家將派外交官出席在吉隆坡舉行的會議,而東道主馬來西亞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盧比歐抵達馬來西亞的前一天,馬國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呼籲東南亞官員在面對川普的威脅時,要更緊密地協調外交和經濟政策,他認爲「關稅、出口限制和投資壁壘,現在已成爲地緣政治競爭的利器。」

東協國家面對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不願拿經濟利益換取安全利益。明顯的是,它們當中許多國家與中共的貿易往來超過與美國的貿易往來。日本是美國亞洲政策的支柱,但日本首相石破茂形容川普的關稅威脅「令人深感遺憾」,認爲這是「事關國家利益的戰鬥」,日本不能輕易妥協,必須守住該守住的立場。

除非獲得川普授權,盧比歐不可能在關稅問題上,對與會亞洲國家做出重大讓步;事實顯示,他也並不預期此行會有突破性進展。

盧比歐上任之初,即以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歐洲和中東,爲他外訪的首要目標;盧比歐這次亞洲行程本來可在更多國家停留,但卻選擇留在華盛頓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會面。因此纔會有美國前情報官員在網上評論說,盧比歐的訪問「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印太地區並不是首要戰區」。

事實上,川普並未輕忽亞太地區的重要性,而是避免美國在軍事上的過度介入,導致「力不從心」的窘境。本月9日,美國防務智庫曾發表研究報告,建議政府調整全球軍事部署以符合美國利益。據此,美軍將從第一島鏈撤至第二島鏈。

▼除非獲得川普授權,盧比歐不可能在關稅問題上,對與會亞洲國家做出重大讓步;事實顯示,他也並不預期此行會有突破性進展。(圖/路透)

中美關係牽一髮動全局 除非建立共識否則「相見不如不見」

盧比歐與王毅會面引發外界高度重視是因爲魯「抗中」形象鮮明,他在擔任參議員期間就多次針對新疆、香港問題批評中共。2020年7月及8月,中共外交部兩度將魯比歐列入制裁名單。因此,與王毅進行場邊對話,應是盧比歐此行的最大期待,但見面不能解決當前中美關係涉及的複雜問題。

《華盛頓郵報》即評論美中兩國仍因貿易、芬太尼(fentanyl)、臺灣和先進技術等議題而處於僵局之中。根據過去中美高層外交的經驗,要打破僵局可能必須有另一次「川習會」。因此,盧比歐此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測試風向。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盧比歐與王毅進行的是閉門會談,會後兩人沒有共同發表任何談話。但盧比歐事後對記者表示,與王毅的會晤「非常具有建設性和積極性」,他坦誠雙方存在分歧,必須解決,而這次會晤就是要找出一些雙方可以共同努力的事情。

此外,盧比歐透露雙方都有意願促成「川習會」;因此,今年川習會面的可能性很高;但盧強調雙方必須「營造正確的氛圍,以達成正確的成果。」

從川習各自面臨的內部處境看,我同意盧比歐的說法。川普早在去年10月選前接受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專訪時就表示,美國最大問題是來自內部的敵人,「這比中國、俄羅斯和所有這些國家更危險」。川普當選後大力展開內部「清洗」工作,但反彈力道更大,連他當初視爲「親密戰友」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都因「大而美法案」和他翻臉。

川普上任已超過100天,美國民衆對他的執政表現似乎越來越沒信心。 CNN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度降到41%,比他自己的第一任期100天還低,也是歷任美國總統就職百日的最低紀錄。

中美「和則兩利」,從內部治理的角度看,中共也有和美國維持穩定關係的必要性。最近外界盛傳習近平「失勢」的流言,但依獨立評論家鄧聿文的說法,這是因片面解讀而導致誤判,他認爲習的權力仍相當穩固。

今年是中共「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共近期大力推動「十五五規劃」,希望在2035年達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中共認爲「十五五」將是承上啓下的關鍵五年。

中美兩相比較,外交已成爲川普內政的負債而非資產。川普身陷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的泥沼,比習近平更需要「攘外安內」。因此,對於川普揚言「轟炸北京」的說法,中共的反應是「聽其言不如觀其行」,保持以靜制動的戰略定力。

中美關係牽一髮動全局,世界各國都希望見到雙方和平共存,期待「川習會」能產生「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效果。但「解鈴還需繫鈴人」,關鍵還是看川普如何爲關稅戰解套;換言之,除非中美在關稅協議問題上建立共識,否則,「相見不如不見」。

▼盧比歐與王毅進行的是閉門會談,會後兩人沒有共同發表任何談話。但盧比歐事後對記者表示,雙方都有意願促成「川習會」。(圖/翻攝 微博 萌音大酋長)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