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佔比超過5成 臺北這年份中古屋穩坐交易主力

臺北市12個行政區中,除了內湖區、南港區以外,其餘行政區皆以屋齡30年以上中古屋爲交易主力,若以全市來看,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整體交易量更是屋齡5年以下新屋的近五倍之多。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臺北市因開發早、素地稀缺,新建住宅供給有限,整體屋齡偏高,而相較於新成屋,中古屋在價格較親民、坪效高、地段成熟等優勢下,成爲自住與首購族的主要選擇。

其中又以大安區、松山區兩區域差距最大,大安區和松山區屋齡30年以上的交易量佔比分別高達69.4%和68.5%。陳金萍表示,臺北市許多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多位於市中心或交通樞紐周邊,所以即便屋齡偏高,仍吸引預算有限但希望入住核心地段的購屋族羣。此外,中古屋可提供彈性較大的格局調整空間,總價相對親民。對首購族而言,比起新屋來說,中古屋「買得起、空間大」的實用性更爲重要。

而屋齡5年以下的住宅交易佔比最高的大同區,陳金萍表示,受惠於西區門戶計劃推動,加上危老、都更案逐步落地,區內新建案供給穩定釋出,也帶動新屋買氣不弱。雖然大同區整體屋齡偏高,但只要有新案推出,往往因地段成熟、總價相對可接受,吸引在地換屋與首購族進場,讓新屋交易表現脫穎而出。近一年大同區屋齡5年以下住宅的交易佔比超過3成,位居北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