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食源性疾病高發!煙臺疾控發佈夏季食源性疾病預防指南
煙臺融媒8月5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張蘋 通訊員 胡志強 曾穎雪)夏季高溫多雨,是細菌性、有毒動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易發、高發季節。煙臺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謹防食源性疾病,在享受夏日繽紛“食”光的同時,守護好舌尖上的安全。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方式進入人體內的各種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質的一類疾病。臨牀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爲主,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部分可伴有發熱、頭暈頭痛。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統症狀以外,還會引起嚴重的臟器損害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夏季常見食源性疾病包括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寄生蟲性食源性疾病、真菌毒素性食源性疾病、有毒動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預防夏季食源性疾病的措施上,首先講究衛生,保持餐飲具清潔,注意手衛生,餐前便後要洗手。做飯時生熟食品交替處理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手衛生。帶有食物殘渣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都會成爲細菌滋生的溫牀,需經常清潔消毒。其次,安全選購,確保食材新鮮。購買食品時,要選擇正規的超市、農貿市場,避免在流動攤販處購買來源不明的食品。仔細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信息,不購買包裝破損、脹袋、有異味的食品。選購肉類、海鮮時,注意觀察其色澤、質地,避免購買變質食材。不購買、不食用被洪水或雨水浸泡的食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生熟食物要分開切、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最好使用兩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別處理生、熟食品;生熟食品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保鮮盒或塑料袋區分,生肉、海鮮等放在冰箱下層,熟食、即食食品放在上層。注意科學烹飪,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產品。食物要徹底燒熟煮透,尤其是肉、蛋和水產品;冰箱中冷藏的熟食在沒有變質的情況下,再次食用時一定要徹底加熱。點餐時建議選擇全熟菜品,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要在安全溫度下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剩餘食物應及時冷藏;冰箱並不是保險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長時間化凍。冰箱冷藏室溫度設置在4℃以下,冷凍室溫度設置在-18℃以下。應定期清理冰箱,及時丟棄過期或變質的食物。飲食合理搭配,避免暴飲暴食,儘量少吃生冷食物。外出就餐時,要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餐廳,使用公筷公勺,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此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食源性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