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潮溼傳染病風險升高!河南疾控發佈重要提醒!

近期,河南省疾控中心依據傳染病及相關健康危險因素監測數據,組織專家對我省重點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近期流行趨勢和長期發展態勢進行綜合研判,科學形成7月份風險評估結論並提出應對建議。

7月份進入盛夏,高溫和降雨頻繁出現,潮溼炎熱的天氣爲蚊蟲、蒼蠅等病媒生物提供了滋生條件,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躍。伴隨學校陸續放假,人員流行性增加,多種傳染病的發生風險升高。河南省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廣大居民本月重點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布病、蟲媒傳染病和食物中毒。此外,還需特別關注極端天氣事件和暑假期間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事件的防範。

重點提示

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近期我省新冠病例數持續下降,目前已處於較低水平,依舊面臨疫情輸入和本土傳播的風險。隨着暑期到來,人員流動愈加頻繁,旅遊、聚會等活動增多,病毒傳播風險加大,疫情可能出現小幅上升或處於波動狀態。公衆要堅持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聚集風險,關注健康狀況。

防護措施:

1.強化高風險人羣保護。對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羣等高風險人羣採取針對性措施使病例能夠被及時發現並得到有效治療,儘可能減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發生。及時發現並處置托幼機構、學校、養老機構等人羣聚集場所可能發生的聚集性疫情。

2.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堅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注意休息,注重營養,增強體質。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擋,避免手直接接觸口鼻。

3.加強個人防護。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接觸有呼吸道症狀人員,如確需前往(探視病人)要正確佩戴口罩。

4.合理用藥,按需就診。感染後,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落實居家自我照護,減少與同住人接觸,按照相關指南合理使用對症治療藥物,做好健康監測,如病情加重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2.布病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臨牀上主要表現爲病情輕重不一的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疼痛等。羊在國內爲主要傳染源,其次爲牛和豬。布魯菌可以通過體表皮膚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機體,含有布魯氏菌的各種污染物及食品均可成爲傳播因子,包括病畜流產物、病畜的乳、肉、內臟、皮毛、飲用水、土壤、塵埃等。

人羣對布魯氏菌普遍易感,感染途徑與職業、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凡與病畜、染菌畜產品接觸多者發病率高,人與人之間基本不發生布魯氏菌的傳染。青壯年男性因職業關係,其發病率高於女性。國內以牧區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城市病人多集中在一些皮毛乳肉加工企業和城郊養畜戶。我省布病疫情一般從4月份開始快速上升,5~7月達到峰值,8月後逐漸下降;部分地區需從外省(區)調運牛羊肉,且高端產品和乳製品仍依賴外部供應,存在一定疫病輸入風險。

防護措施:

1.加強從業人員防護。從事羊只養殖、屠宰、加工等職業的相關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重點裝備有工作服、口罩、手套、面罩、膠靴等,認真做好消毒,避免污染環境。

2.注意食品安全。各種奶及其製品必須經過消毒處理後才能食用,忌吃未煮熟的家畜肉,切肉的刀具應及時洗淨,做好消毒工作。

3.謹慎接觸牲畜。避免直接接觸流產牲畜或可疑病畜,兒童、孕婦等免疫力較低人羣尤需注意。參觀牧場或農貿市場後及時清潔雙手。

3.蟲媒傳染病

蟲媒傳染病是指以蚊、蚤、蜱等節肢動物爲主要傳播媒介,通過叮咬吸血等方式使病原體通過血液進入人體組織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常見的有登革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瘧疾等。夏季高溫潮溼天氣爲媒介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是蟲媒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假期出入境人員數量增多,外出旅行時要做好個人防護,確保個人健康安全並防止境外輸入病例引發本土疫情。

防護措施:

1.加強環境管理。定期清理家中積水,並密封所有可能積水的容器,安裝紗窗、蚊帳等措施以降低蚊蟲叮咬風險;及時清除雜草和垃圾避免蜱蟲滋生;家畜、家禽等採用圈養,減少野外放牧;發現家中寵物、牲畜有蜱寄生時,可採用殺蜱的藥劑進行藥浴,並同步做好環境消毒與防護。

2.做好個人防護。在野外應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裸露皮膚噴塗驅避劑、驅蚊劑,避免在蚊蟲出現的高峰期,尤其是黃昏、夜晚到野外活動。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防止蜱叮咬。

3.避免境外感染。出國前瞭解目的地蟲媒傳染病流行狀況,做好個人防護準備。

4.做好境內監測。回國入境時需做好健康監測,出現症狀後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告知醫生相關旅居史,以便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4.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進餐後短時間內急性發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5~10月是我國食物中毒的高發月份。暑假期間聚餐和在外就餐機會增加,加上夏季氣溫高、溼度大,適宜各種致病微生物快速繁殖,導致食物腐敗變質,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風險也相應增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加工環境清潔,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和飲食習慣。另外,各種野生植物和蘑菇進入採食期,需要謹防誤食有毒蘑菇的中毒事件。

防護措施:

1.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在購買食品時,要關注經營者是否有《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關注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狀況。外出就餐要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廳。點外賣時優先選擇有實體店、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商家,收到外賣後檢查餐盒是否密封完好,食物有無異味、變色等,收到後應及時食用或冷藏保存。

2.規範食物儲存與加工。飯前便後、加工食品前要洗手。保持檯面、刀具、案板等廚具乾淨。重視加工涼拌類和生冷類食品的清潔,食材要徹底清洗,清洗生肉時避免水花飛濺污染檯面。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儘量現吃現做,剩菜需及時冷藏,食用前確認感官性狀並充分加熱。

3.出現症狀及時就醫。若食用不潔食物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保留可疑食物樣本,避免自行用藥,及時補液防脫水。

5.極端天氣事件

七月份爲防汛關鍵期,高溫與強降雨天氣交替出現,局部地區發生洪澇災害風險較大。高溫下長時間作業和戶外活動都可能引發中暑,室外活動時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確保自身安全。同時,還要關注天氣變化趨勢和最新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防範旱澇急轉,以便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防護措施:

1.民衆注意收聽、收看有關報道,密切關注天氣信息。

2.備足食品、飲用水和日用品;關閉門窗,防止水流進入屋內,一旦進水立即關閉電源、煤氣等設備。

3.根據電視、廣播等提供的洪水信息和所處的位置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樓等處轉移。

4.合理安排外出時間。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合理安排戶外作業時間。戶外旅遊和鍛鍊時要儘量在陰涼處活動,做好防護措施。體質較差和對熱不耐受的人羣應儘可能避免在高溫天氣下外出。

5.高溫天氣時注意飲食清淡、及時補水。喝水時少量多次,不要過多飲用冰水和含糖飲料。

6.一旦出現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要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用冰袋、涼毛巾等冰敷加快降溫,適量補充淡鹽水。症狀嚴重時立即撥打120,及時就醫。

6.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

暑假爲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高發時期,家長們要加強安全教育和監管,增強兒童自身的安全意識,防範溺水、道路交通傷害、跌落、中毒、燒燙傷等常見傷害,確保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假期。

防護措施:

1.家長應對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進行安全排查,消除那些可以預見和避免的安全隱患,如熱水瓶、熱水杯和裝有熱湯的廚具要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家中用電設備和電源要遠離兒童觸及範圍;妥善保管家用化學品,藥品最好存放在防止兒童開啓的安全包裝中。

2.在兒童飲食起居方面,要做到新鮮、無毒,防止食物污染變質。教育兒童進食時不要跑跳或哭鬧,糾正兒童口內含物的不良習慣。

3.不要將兒童單獨留在開放的水源邊,無論在家中、室內、室外或其他地點的水中,家長與兒童的距離要伸手可及,專心看護。教育孩子不要去危險的水域/水體、非正規的游泳池游泳,防止溺亡。如遇到同伴溺水,千萬不要自己強行救援,應大聲呼救請周圍的人幫忙救援。

4.注意培養兒童安全意識,引導孩子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邊追逐打鬧,乘車出行要坐好兒童安全座椅並繫上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