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疾控發佈重要提醒
七月的南京,溫度高、溼度大,病媒生物活躍,傳染病傳播風險較大。又逢暑期,人員流動、聚集頻繁,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南京疾控溫馨提醒,需重點關注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感染性腹瀉和登革熱。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簡稱:發熱伴)是一種由大別班達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本病主要經蜱叮咬傳播,俗稱“蜱蟲病”,人與人之間也可經直接接觸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傳播。
人羣普遍易感。潛伏期一般1—2周,多爲6—9天。主要臨牀表現爲高熱,熱程可長達10天以上。伴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痠痛、腹瀉等。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降低。多數年輕患者預後良好,少數老年患者、既往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可出現意識障礙、皮膚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在山區、丘陵地區居住、從事戶外生產勞動的人羣易於被蜱蟲叮咬,感染髮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的風險較高。
蜱蟲:草叢“隱形刺客”
蜱蟲是一種吸血的寄生蟲,蜱蟲吸血之前的體型可能只有一個芝麻粒那麼大,但吸完血之後它能增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蜱蟲通常出沒在草叢、灌木叢、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動物體表。在戶外遛狗、露營、園藝、採茶、耕種都可能會與蜱蟲親密接觸,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區裡感染蜱蟲的先例。
被蜱蟲叮咬嚴重時會器官衰竭
健康提示
1.在山區、丘陵及林地等流行區域生產生活或旅遊的人羣應做好個人防護,如穿淺色長袖長褲、塗抹驅蟲劑等,防止蜱蟲叮咬。
2.野外活動結束後及時洗澡,及時檢查身體,尤其是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和腳踝下方等部位。如果攜帶寵物進行野外活動,離開時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蟲附着。在野外晾曬衣物、被褥等,收回時也要檢查表面是否有蜱蟲附着。
3.發現蜱蟲叮咬後,切勿用手強行拔除,建議及時到附近醫院處理。
4.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時,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可能的蜱蟲叮咬史。
5.有咯血、嘔血等出血表現的患者應隔離治療,醫務人員和陪護人員應加強個人防護,避免接觸患者血液、排泄物等。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通常表現爲腹痛、腹瀉,或伴有發熱症狀,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多種腸道病原體感染引起,最常見爲病毒性和細菌性腹瀉。
病原微生物通過糞便、嘔吐物被排出體外,經過日常接觸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等,又被攝入體內造成感染。感染性腹瀉全年均可發病,夏秋季多發。
健康提示
1.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勤洗手,可以有效減少病原體的傳播。
2.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變質的食物,防止病從口入;同時,避免飲用生水或未經處理的水。
3.保持室內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餐具要定期消毒。
4.加強鍛鍊,減少聚集,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抵抗病原體的侵襲。
5.家中出現腹瀉患者時,及時對污染物進行消毒處理。
登革熱
登革熱是主要通過伊蚊叮咬的急性傳染病,該病的病原體爲登革病毒。典型症狀是發熱、皮疹、“三紅”(面、頸、胸部潮紅)和“三痛”(頭痛、眼眶痛、肌肉骨骼關節痛),可能伴有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
人羣普遍易感,但感染後僅有部分人發病。潛伏期一般爲1—14天,多爲5—9天。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現爲無症狀隱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患者感染後,人體可對同型病毒產生持久免疫力,但對異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護。
高危人羣包括:二次感染患者;伴有基礎疾病者;老人或嬰幼兒;肥胖或嚴重營養不良者;孕婦。
健康提示
1.做好個人防護,關注自身健康。安裝紗門、紗窗,防止蚊子進入室內。戶外活動時,穿長袖長褲預防蚊蟲叮咬,或塗抹驅蚊劑。如果出現發熱、頭痛、肌肉疼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自己的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
2.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消除蚊蟲孳生地。保持住家及周圍環境衛生整潔,清除衛生死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清除積水,防止蚊蟲孳生。
來源:南京發佈、健康南京、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本文內容爲轉載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私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