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川普關稅再出招 中企招架得住嗎?
中國貿易因此萎縮了嗎?事實上,統計自2024年9月底,中國佔全球出口的比例反而提升了1.54%,是新興市場之最。這一趨勢反映出中國企業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在供應鏈重組方面表現突出,例如透過墨西哥和越南等國家重新佈局供應鏈。那些近年來積極調整供應鏈策略的中企,或許已經具備足夠的韌性,能夠抵禦新一輪關稅帶來的獲利壓力。
川普的政策旨在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然而,無論美國政府提供何種誘因,要讓許多類型的低成本製造迴流美國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服裝、玩具,甚至許多電子零件的生產,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仍更具成本效益。即使關稅提高,也未必能改變這些產業的競爭優勢。
因此,投資人不妨關注那些市場普遍認爲可能受美國新政策衝擊、但實際上可能安然無恙的新興市場企業。此外,印度、越南等國家或許會成爲川普關稅政策的受益者,爲新興市場投資人帶來新的機會。
至於中國會否因此推出更多刺激政策,目前仍不確定。但可以確定幾點:首先,中國在2024年宣佈了大規模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規模接近GDP的6%。其次,過去中國的大規模刺激措施往往會推動股市上漲,並進一步帶動整體新興市場的報酬表現。
其實,2024年第三季,財政刺激政策便帶動中國股市成爲全球表現最佳的市場。去年推出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仍在逐步滲透至經濟與企業層面。當然,中國經濟目前仍顯疲軟,但如果2025年再推出新一輪刺激計劃,可能會徹底改變中國股市的發展趨勢,甚至帶動整體新興市場股票。
由於中國在全球舞臺上的主導地位,投資人往往將中國的經濟表現與所有新興市場國家和企業畫上等號。然而,我們認爲這是一種誤判。
投資新興市場當然不能忽視中國,畢竟它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截至2024年底,中國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達26.2%,但這個指數的組成其實相當多元,除了佔比較高的印度與韓國,還有像沙烏地阿拉伯這類崛起中的市場,以及巴西、希臘、波蘭等較小的成分國。甚至,投資人還能在指數之外的國家如哈薩克,發掘被市場忽視的潛力股。
這些訊號並不代表風險不存在,在投資者看來,它們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讓投資人相信,新興市場中仍然存在被低估、且具備吸引力報酬潛力的公司,值得深入挖掘。如果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中國以外的企業可能受到關稅風險的影響較低。
再者,一些新興市場企業,如AI產業的關鍵推動者,或受惠於韓國改革的公司,也較不容易受到美國政策變動的衝擊。透過更廣泛的佈局,投資人可以打造一個多元化的新興市場股票組合,以降低特定區域的風險,尤其是在美國政策影響範圍持續擴大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