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再急轉彎!旅美學者預言:恐有其他新招出爐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等關稅後,造成全球股市混亂。(圖/美聯社)

川普政府宣佈暫停多國對等關稅90天,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美東時間11日宣佈,豁免包含手機、電腦、通訊設備、自動數據處理器、顯示器與模組和半導體等電子產品,不受對等關稅影響。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12日就表示,「關稅應是工具,而非目標;若政策隨時可因壓力調整,難以建立可信度」,翁履中還提到,「對中國大陸來說,這可能意味着還有其他新招可能出爐;對其他國家和企業而言,應該已經清楚認知到,學習面對突發狀況,是川普時代的必修課」,引發討論。

翁履中12日在臉書上PO出一篇文章表示,川普政府週五晚間突然宣佈最新關稅豁免政策,將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半導體與多項電子元件排除在互惠關稅之外,使蘋果、戴爾等主要科技企業暫時躲過一場重擊。這項命令由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深夜發佈,列出近二十項豁免商品,包括晶片、快閃記憶體與電視顯示器等,被外界解讀爲川普對高科技產業讓步的明顯訊號。

翁履中提到,這項讓步發生在中國政府於同日凌晨宣佈對美國所有商品徵收高達125%關稅後,外界原本預期美中關稅戰將進一步升級。「但川普政府卻選擇對部分電子產品開放豁免,等於讓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科技商品免於最高145%的進口關稅衝擊。尤其蘋果公司原本可能需爲每臺中國制iPhone支付超過700美元的稅額,若無此豁免,無論是轉嫁成本還是自吸損失,對蘋果及其消費者都是沉重壓力」。

翁履中也說,但這項政策也引發新的爭議「爲何科技大廠獲得優待,卻讓服飾、傢俱、玩具等產業繼續承擔重稅?」有批評認爲,川普的「經濟民族主義」與「製造業迴流」承諾,正在現實面前出現破口。美國消費者科技協會未立即迴應評論,但這項決策無疑讓白宮難以解釋其關稅政策的一致性與公平性。

翁履中指出,更諷刺的是,川普原本的關稅計劃意在迫使科技業供應鏈「迴流美國」,強調「把iPhone組裝工作帶回國內」,「但事實上,根據Evercore ISI研究顯示,美國目前幾乎不生產智慧型手機、筆電等設備所需的主要元件。蘋果超過80%的產品仍在中國組裝」。儘管川普盟友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聲稱「數百萬人會來美國擰螺絲」,但專家普遍認爲,即使有政策誘因,也需要數年才能建立生產能力。

翁履中認爲,這次的豁免,明顯是川普政策出現裂痕的警訊。當川普高舉「互惠關稅」與「製造業回美」旗幟不久後,就對高科技領域開後門,透露出巨大來自市場與企業的壓力。他知道,若讓科技巨頭如蘋果承受沉重稅負,不僅市場將出現震盪,也可能影響國內輿論與企業支持度。

翁履中最後也強調,「關稅應是工具,而非目標;若政策隨時可因壓力調整,難以建立可信度。同時,選擇性豁免的結果,也可能讓其他產業與國際夥伴對美國政策的穩定性產生疑慮」,不過川普不會輕易承認錯誤,對中國來說,這可能意味着還有其他新招可能出爐;對其他國家和企業而言,應該已經清楚認知到,學習面對突發狀況,是川普時代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