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綜治AI智能輔助系統爲基層調解“提速增效”
基層矛盾糾紛複雜多樣、調解力量不足且專業性欠缺,一直是困擾基層治理的難點。今年以來,曹縣創新推出綜治AI智能輔助系統,爲破解這一治理難題探索出了全新路徑,讓基層糾紛化解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不久前,曹縣魏灣鎮發生了一起棘手的糾紛。當地居民李某在一家餐廳打工時突發疾病去世,家屬與餐廳就賠償問題爭執不下,多次協商無果後,雙方來到魏灣鎮綜治中心尋求幫助。
“餐廳方面認爲這是疾病導致的意外,老闆不願意承擔賠償責任,所以之前的多次調解都沒能成功。”魏灣鎮綜治中心調解員劉永勝回憶道。按照常規流程,如果調解失敗,雙方只能走法律程序,這無疑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今年6月,曹縣綜治中心推出了“綜治AI智能輔助系統”,給調解帶來了轉機。面對這起僵持不下的糾紛,劉永勝嘗試將案件的關鍵詞輸入系統,很快得到了明確的建議:申請工傷鑑定並走勞動仲裁程序。然而,由於糾紛雙方並未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這個方案的可行性一度讓調解員們產生疑問。
“當時我們普遍認爲這是勞務關係,而非勞動關係,不能走工傷程序。但按照系統建議,我們聯繫了勞動部門,提交相關材料後,勞動部門認定雙方已形成事實勞動關係,確實可以走工傷程序。”劉永勝說。最終,依據勞動仲裁結果,李某家屬順利拿到了應有的賠償。
“該系統基於大語言模型構建,通過對海量法律條款和矛盾糾紛數據的深度學習,具備信息檢索、事件研判、處置建議等7大核心功能。”曹縣綜治AI智能輔助系統項目工程師郭東昌說,“我們通過矛盾糾紛調解大模型,將羣衆的訴求與處置建議、法律法規建立起精準的邏輯關係,進而生成人員畫像、事件畫像和處置建議書,爲調解員提供科學的輔助決策支持。”
這套智能系統的應用,有效彌補了基層調解員法律知識有限、實踐經驗不足等短板。自上線以來,已累計優化民生服務1200餘次,成功處理矛盾糾紛案件30餘宗,使糾紛化解成功率從原來的60%提升至95%。
“以前我們對矛盾糾紛往往只做簡單交辦,現在在交辦的同時會附帶詳細的處置意見書。這份意見書不僅包含相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還提供了針對具體問題的調解技巧和方法。”曹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田偉表示,綜治AI智能輔助系統的應用,在精準依法爲羣衆排憂解難的同時,既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又歷練了調解員隊伍,形成了多重疊加的治理效能,爲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了強勁動力。
菏澤日報 記者 王振宇 通訊員 蔣賢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