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桃醫:暑假勿貪涼過度飲冰傷脾胃 順時調養孩子健康
中醫師黃千容提醒家長,勿讓孩子貪涼過度飲用冰水,以免損傷脾胃陽氣。圖/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醫生,我的孩子最近精神不好、胃口變差,是不是中暑了?」衛福部桃園醫院表示,炎炎夏日,孩子們戶外活動增加,父母也更需要留意暑熱對身體的影響。中醫師黃千容提醒,暑熱容易耗傷津液與陽氣,導致倦怠、口渴、食慾不振等「傷暑」症狀。
黃千容說明,中醫將傷暑分爲多種證型,臨牀上治療需以辨證施治爲核心,例如氣分熱盛者常使用白虎湯加減;氣陰兩虛者適合生脈散加減,若屬暑溼夾氣虛,可考慮清暑益氣湯。但是提醒若孩子出現持續頭痛、心跳加快、噁心嘔吐、肌肉抽搐、反應遲緩、皮膚灼熱甚至意識不清,則爲中暑危及生命的情況,應立即送往急診就醫。
預防暑熱最爲關鍵,除了注意防曬外,也應適時補充水分,黃千容提醒,勿貪涼而過度飲用冰水,以免損傷脾胃陽氣,加重腸胃不適;建議夏季飲食宜清淡,當季的瓜果如西瓜、冬瓜、絲瓜、苦瓜等,雖有助於消暑,但對於脾胃虛弱、容易腹瀉或近期感冒者,仍需適量爲宜。對於脾虛夾溼體質患者,常見以疲倦、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爲表現,可利用芡實、蓮子、山藥與茯苓熬煮四神湯,作爲健脾除溼的夏季食療方。
針對暑期常見的玩水活動,黃千容表示玩水後應儘速將頭髮吹乾,並將頸後部位吹熱,以防風、寒、溼邪侵入導致頭痛或感冒;若受風寒而有怕冷的情形,可用生薑切片泡熱水喝,有助於祛風散寒。
此外,夏天蚊蟲容易孳生,可自制中藥防蚊包,常見藥材包括藿香、薄荷、艾葉、公丁香、白芷與石菖蒲,可各取2至3錢,將藥材搗碎裝入布袋中即可完成。此外,暑假作息容易紊亂,孩子晚睡、長時間使用3C相當常見,中醫認爲經常熬夜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影響生長髮育;若能善用暑期調整作息、飲食與運動,正是調整陰陽平衡、促進整體健康的好時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