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價值觀 學者:臺勿誤判川普口味
學者指出,川普並不是那麼喜歡談價值觀,臺灣未來與川普團隊交流時,要準確掌握川普的行事風格。(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在沙烏地阿拉伯發表政策演講,釋放「重生意、輕人權」信號。對此,淡江大學國際戰略所所長李大中14日直言,賴清德政府非常喜歡講「價值觀和民主人權」,但川普不是,若再拿拜登時期的邏輯套用在川普身上,很可能誤判。
賴總統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強調民主陣營與極權陣營的對立關係,並表示臺灣不必然是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選擇,而是要決定是朝民主憲政體制,還是走回專制獨裁,這是一個「價值的選擇」。
李大中分析,川普並不是那麼喜歡談價值觀,「他不太講這些東西」,美國前總統拜登過去主導召開民主峰會,強調民主和確保人權,並召開全球氣候峰會,宣示美國2030年前減碳50%以上,但川普對於這些都不是很在意,甚至還退出相關國際組織。
他說,過去臺灣覺得能跟美國拉近關係的理由,除了共同利益之外,很喜歡講價值觀和民主人權,但川普並非這樣的領導人,這是未來與川普團隊交流時要小心謹慎之處,臺灣要準確掌握川普的行事風格,不能再理所當然把過去跟拜登團隊交往時的邏輯套用在川普團隊身上,否則很容易誤判。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所所長蘇紫雲也建議,從政治經濟的角度切入,比較容易抓到川普的癢處。他說,川普是企業家,很熟悉合約精神和雙方權利義務關係,且強調平等原則,每個政府有不同特性,臺灣也要有不同策略。
蘇紫雲指出,美國曆屆政府比較像戰略經濟,會將部分產業交給友盟國家去做,分享經濟利益,在拜登時期叫「友岸外包」;但川普較偏政治經濟,是從國內議題出發,例如改善就業率、製造業等,這是川普與其他美國領導人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