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川立場模糊 學者:臺灣要彰顯價值
學者評論,美國2位總統候選人對臺灣都不夠了解,臺灣必須讓新任美國總統看見臺灣價值,不是隻有晶片,而是還有其他合作可能。圖爲臺積電新竹總部的標誌。(路透)
美國總統兩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川普誰入主白宮後會更支持臺灣?英國媒體報導,學者評論2位候選人對臺灣都不夠了解,但不論是誰當選,臺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都不高,不過,臺灣仍面臨重要難題,必須讓新任美國總統看見臺灣價值,不是隻有晶片,而是還有其他合作可能。
BBC中文網報導,有別於美國總統拜登任內4度脫口表態願意協防颱灣,賀錦麗未展現這種堅定態度,被問及若中國大陸犯臺,是否會用軍事力量支援臺灣,僅申明維持一中政策。至於川普則沒有承諾出兵保臺,只稱他任內不會有戰爭發生,2人在臺灣問題上立場同樣模糊。
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表示,美國總統必須傾聽民意,是否保衛海外國家,從來都不是絕對,這也是美國採取戰略模糊策略的原因之一。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分析,臺灣擔憂新任美國總統會否影響未來軍售力道,他認爲,「更傾向交易主義的美國總統,對臺軍售可能更傾向買賣模式,而非拜登任內混合軍售及軍援的模式。」
宋文笛指出,賀錦麗沒有拜登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數十年經歷,也沒有拜登經歷冷戰時期而形成的鮮明意識形態,她勝選後可能更關注國內事務;相較之下,川普的重商主義將重新定位美國,在國際參與上後退。
他表示,不論誰當選,爆發臺海戰爭的可能性都不高,但北京將能更有效地透過非軍事手段強化對臺控制,風險大的軍事手段將成爲次要選項。
美國德州山姆休斯頓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也表示,預期北京不會在未來幾年內犯臺,但他認爲臺灣面臨的難題是如何讓新任美國總統看見臺灣的價值,重視臺海和平穩定。翁履中表示,要讓賀錦麗及川普瞭解臺灣不是隻有晶片,臺灣還有其他合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