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牙恐增失智風險? 醫曝維持「4習慣」可作為護腦關鍵
缺牙和牙周病可能增加失智風險。示意圖/ingimage
高齡社會來臨,失智症防治成爲健康政策重點。醫師提醒,除了年齡、基因與慢性病等既有風險因素,牙齒數量與失智風險的關聯也不容忽視,缺牙不只影響飲食,更可能加速大腦退化。
研究顯示,牙齒愈少的長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相對較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指出,缺牙會降低咀嚼能力,不僅影響營養攝取與吸收,也可能讓長者減少社交互動,導致憂鬱、孤立,進一步影響認知功能。
「咀嚼能促進腦部血流,刺激海馬迴與前額葉運作,這些區域與記憶、學習密切相關。」周怡江說,長期咀嚼不足,會讓大腦刺激減少,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
她指出,牙周病是造成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屬於慢性發炎疾病,不僅損害牙周組織,也會提高身體整體發炎指數,進而影響腦部健康。糖尿病與吸菸等習慣,也與牙齒脫落與失智症風險有關。
周怡江建議,從日常生活做好口腔保健,是延緩失智的基礎:
周怡江強調,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不可分,保護牙齒不只是預防牙病,也可能是守護大腦、延緩失智的重要一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