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不認真恐害命 醫:沒三高也會中風、失智

研究發現口腔牙菌斑累積、牙齦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神經退化、失智的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有些人以爲刷牙,是爲了不蛀牙與口臭。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刷牙有無徹底,會影響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與提早失智機率,臨牀上常有血壓、血糖正常,卻仍有心血管問題的患者,都有牙菌斑長期累積、牙齦慢性發炎的共同點,這些看似只是刷牙刷不乾淨的狀況,卻可能是身體內部失衡的開端。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基因醫師張家銘」PO文指出,牙菌斑是一層無色、白色或乳白色的黏膜狀物質,貼附在牙齒邊緣、牙齦與牙縫,如果幾天沒刷乾淨,就會慢慢變厚,吸附茶垢、咖啡等色素,變成黃色、棕色或咖啡色的斑塊,並結合唾液中的鈣質,變成牙結石,很多人以爲那是色素沉澱,其實那就是一個慢性發炎根源。

張家銘指出,多篇研究指出,牙周病菌可能會進入血液循環,刺激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長期下來,會增加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風險;令人震驚地是,有研究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裡,有牙周病菌中的牙齦卟啉單胞菌,這些細菌能誘發神經發炎,進一步導致神經退化與認知功能下降。

張家銘指出,牙菌斑不僅影響心臟與大腦,也會影響血糖穩定與腸道健康,研究發現,牙菌斑的慢性發炎會造成胰島素阻抗,使糖尿病患血糖控制更困難,另日本研究也發現,當口腔菌叢失衡,會影響整體免疫,甚至可能透過「口腔—腸道—免疫」軸線,引發腸道慢性發炎。

張家銘指出,要保護身體,我們不能再忽視口腔這道防線。我們可以做到以下6件事。

每次刷牙至少2分鐘,每天至少2次,並搭配牙線清潔牙縫死角。

選用含天然抑菌成分的牙膏或漱口水,像是薑黃素、兒茶素、白藜蘆醇等天然物質,已被證實具有抑菌、抗氧化與干擾細菌附着能力。

定期使用牙菌斑顯示劑,讓自己知道刷牙死角,並加強清潔。

健保有給付每半年洗牙一次,這有助於避免牙菌斑變成牙結石。

口腔益生菌補充品開始被廣泛應用,特定菌株(例如Lactobacillus reuteri)能夠幫助恢復口腔微生態的平衡,減少牙菌斑形成與牙齦發炎,尤其對糖尿病患者與兒童特別有效,有助建立好菌環境。

家中有長輩、糖尿病或失智風險者,更應將牙周健康納入整體健康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