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代辦補貼亂象傷害大學生創業熱情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社交平臺上,“代辦大學生創業補貼”的帖子層出不窮,瞄向懷揣創業夢想的大學畢業生。這看似“錢從天降”的機遇背後,卻暗藏着一些中介精心設計的陷阱。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滿懷希望入局後,不僅收不到分毫補貼,反而深陷消費糾紛,甚至面臨法律風險。

爲鼓勵大學生創業,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均出臺了不少支持政策。例如,2021年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中就有“繼續加大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等資金支持政策。這些官方補貼大學生可自主申領,不用代辦,網上“代辦大學生創業補貼”實際上是重重陷阱。

據報道,代辦中介先以“賺翻了”“白嫖”“鉅款從天而降”“發錢了”“簡單包過”“一站式服務”等誘人承諾吸引關注,再利用信息差製造焦慮,迴避公開透明報價,誘導私聊,一步步用話術鋪墊直到客戶“上鉤”。涉世不深的大學生看到這類誘人承諾不免心動,就會少則支付幾千元多則數萬元委託中介代辦。

代辦結果如何?有申請者期待的補貼始終杳無音信,想退款卻被對方以“已經提供了服務”爲由拒絕。大學生通過中介申請創業補貼,本來是爲了給創業項目“輸血”,沒有想到不僅未見絲毫補貼,反而付出數額不少的代辦費,而且深陷消費糾紛還要付出維權成本。另外,創業大學生如果參與中介造假騙取補貼,東窗事發還構成詐騙罪共犯,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這對於創業大學生而言,是難以承受之重。

創業補貼代辦亂象,首先傷害了大學生創業熱情。這不僅增加了創業成本,更容易打擊大學生創業信心,不利於培養好企業和企業家。其次,致使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在實施中走樣變形,補貼資金面臨流失風險。再者,這類代辦補貼廣告信息通過社交平臺等發佈,也擾亂了互聯網秩序。

之所以出現“代辦大學生創業補貼”以及相關亂象,既是因爲部分大學生創業者不瞭解相關補貼政策規定和申請程序,也是因爲部分補貼申領流程過於繁雜,增加了大學生申請難度,這都給了代辦中介從中牟利的機會。

對此,已有地方人社部門發佈風險提示,呼籲警惕中介代辦。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則從規範互聯網廣告角度入手整治。人社、教育等部門正持續加大創業政策宣傳解讀力度,推動服務進校園。部分地區也在探索“免申即享”“直補快辦”等簡化流程。這些措施都可遏制代辦補貼亂象,呵護大學生權益和創業熱情。

包括大學生創業補貼在內的任何財政補貼,都應該專款專用在“刀刃上”,不容非法中介染指。這需要政策層面更貼近補貼服務對象,使其既容易理解也容易申領補貼資金。如果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者能夠找到清晰完善的補貼申領指引,哪有代辦中介的生意?由此來看,創業補貼如何高效直達創業大學生,還需要統一完善政策。(馮海寧)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