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代表委員熱議“拓寬青年就業創業渠道” 讓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夢在湖南落地開花

湖南代表委員熱議“拓寬青年就業創業渠道”

——讓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夢在湖南落地開花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在湘全國人大代表和住湘全國政協委員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將就業創業結合起來,釋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爲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努力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創業

近年來,湖南省積極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圍繞加強組織領導、開拓市場資源、創新指導服務等謀實策、出實招、求實效,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創業。

“黨和國家特別關心大學生就業創業。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力度,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這給了我們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信心。”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表示,省教育廳將與相關部門會商擴大政策性崗位資源,組織高校加大力度挖掘市場化崗位,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引導幫助廣大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不斷提高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全力支持大學生創業,建設一批創業教育精品課程,組建省級大學生創業導師團,遴選一批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讓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夢能在湖南落地生花。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謝資清表示,學校將進一步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緊密貼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不僅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攻堅克難、創新創業的能力,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

“南華大學鼓勵教師多學科交叉融合,並和企業深化產教融合,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全國人大代表、南華大學藥學院院長王震介紹,下一步,學院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激勵教師通過合同轉讓、估值入股或自主創業等方式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示範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舉措,這將會釋放出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也爲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全國人大代表、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唐嶽說,隨着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企業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將有更多高技術崗位向大學生敞開懷抱,“我們將跟更多高校深度合作,聯合培養適合於我們創新崗位的學生,來企業與我們一同並肩發展。”

爲大學生在湘創業培厚“優渥土壤”

湖南有“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比較優勢。湖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2024年推出了《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若干政策措施》,爲大學生在湘創業培厚“優渥土壤”。

“湖南支持推動大學生創業工作是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就業提質擴容的重要途徑。”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湖南省委會副主委、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洪明介紹,長沙理工大學湘江卓越工程師學院是湖南省首家揭牌成立的湘江卓越工程師學院,在推動大學生創業工作中發揮着“創新創業引擎”和“產教融合橋樑”的雙重作用。下一步,學校將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創新創業支持體系,着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我們積極響應號召,這兩年將投入1億元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全國人大代表、湖南鋼鐵集團黨委書記李建宇介紹,目前,集團下屬投資公司專門成立了一隻面向高校師生開放的成果轉換基金,集團技術研究院積極爲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實踐平臺。“企業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一方面,青年人才成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企業能夠招攬更多優秀人才,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爲產業效能。”

作爲湖南省委、省政府發起支持大學生來湘留湘創業“七個一”行動之一,湖南衛視芒果TV創制的《奪金2025》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的大學生前來湖南參加比拼,最終遴選出30位大學生開啓創業之路。“我們有理由相信,從這些‘金種子’中完全可能誕生類似杭州六小龍那樣的企業。”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臺長、總編輯龔政文表示,湖南正在建設成爲“對年輕人友好省份”和“大學生創業熱土”,主流媒體理應共同燒旺這把創業之火。“接下來,我們會持續用鏡頭關注這些‘金種子’和更多‘潛力種子’在湖南熱土上的生根發芽,持續爲他們加油賦能,成爲全國大學生來湘創業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