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研究認證 5類食物助長壽:蔬果不是越多越好
研究發現,長期食用全穀類、堅果、水果、蔬菜和魚類,有助於長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現代人追求健康長壽。最新研究發現,長期食用堅果、全穀類、水果、蔬菜和魚類,有助於延長壽命,這當中又以堅果與全穀類,與較低的死亡率關聯性最強,水果與蔬菜雖然有益健康,卻並非越多越好,至於過量攝取紅肉、加工肉品與含糖飲料,則會增加死亡風險。
Elsevier醫學資訊站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2025年一篇發表在《營養學進展》(Advances in Nutrition)期刊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探討41篇涵蓋超過100萬名受試者的研究,結果發現,飲食的內容與壽命長短具有明確的關聯性。
研究顯示,長期食用堅果、全穀類、水果、蔬菜和魚類,有助於延長壽命。這五類食物富含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抗氧化物與健康脂肪等,有助於降低發炎反應、改善新陳代謝與血管健康,也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風險。
研究亦指出,堅果與全穀類與較低死亡率的關聯最爲穩定,對健康的正面影響最爲明確。水果與蔬菜雖然有益,但當攝取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好處會趨於平緩,並非越多越好。
相對容易縮短壽命的食物,則是包括紅肉、加工肉品與含糖飲料。研究發現,這三類食物與較高的死亡率顯著相關,因其富含飽和脂肪、精製糖與促發炎成分,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慢性發炎與動脈硬化,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羣的風險。
針對乳製品、精製穀物、雞蛋與添加糖的食物,研究結果較爲分歧,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證實其與死亡率之間的直接關聯,仍需進一步研究以釐清其健康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