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指數高位回調,新規下地方資管盈利模式面臨重構
受地方AMC(資產管理公司)新規影響,本週AMC化債板塊整體承壓下行。
截至7月18日收盤,萬得AMC概念指數週跌幅2.22%,而該指數上週五衝高至1906.31點,爲近十年高點。
板塊內個股股價普遍承壓,短線資金隨着新規出臺選擇“落袋爲安”,據Wind統計,本週板塊主力資金大舉流出,其中信達地產(600657.SH)、浙江東方(600120.SH)前期熱門標的本週累計回撤幅度分別約3%、10%。
具體看來,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行業人士對記者分析稱,《辦法》劃定了五大經營紅線來約束規範地方AMC經營,並限嚴格制跨區域經營,以遏制監管套利與風險外溢。該政策對AMC行業的長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在短期內可能引發市場對行業盈利能力的擔憂,導致板塊整體承壓。
對比7月前兩週,AMC指數曾憑藉“一攬子化債”預期快速拉昇。據Wind統計,化債AMC板塊在2025年6月30日至7月13日的兩週內,區間漲幅超10%,成交額約632億元,成交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
近年來,國內AMC行業規模居高不下,但總體仍面臨不良資產處置難、資產流動性困難、機構盈利承壓等問題。
據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發佈的《中國特殊資產行業白皮書》統計,近年來國內特殊資產規模持續增長,預計年均增速將超過8%,總量有望達到10萬億級水平。預計隨着市場的不斷擴容,一個由資產管理公司(AMC)、地方平臺、產業資本和專業服務機構組成的生態聯盟正在逐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紅線”明確,例如《辦法》明確禁止地方AMC爲融資平臺新增隱性債務提供通道;禁止“明股實債”與兜底承諾等。
上述行業人士稱,監管對地方AMC的“通道化”收購、結構化配資、虛假出表等模式列出負面清單,將有效遏制地方AMC異化爲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的現象。儘管短期承壓也將加速行業出清,未來業務將回歸不良資產價值修復本源,頭部機構或迎併購窗口。
此前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合夥人張立鈞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的“首屆高金特殊資產論壇”上提到,我國目前有5000多家上市主體,整體分散且營收水平不高,借鑑美國通過另類投資和併購重組的方式,可通過AMC併購重組的方式注入動能。
張立鈞稱,從全球管理資產規模來看,另類投資機構已佔到整體規模的約20%,且貢獻的利潤營收超過50%,另類投資在資產轉化和盈利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此外,中國應利用自身在實體經濟、製造業等方面的優勢,以碳資產、數據資產等爲底層資產,實現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