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行業觀察:RayBan-Meta專項測試落地;Rokid、小米新品密集發佈
2025年2月19日,中國信通院泰爾終端實驗室聯合S-DreamLab,針對RayBan-MetaWayfarer智能眼鏡的七大功能模塊展開全面測試,涵蓋超60項指標,標誌着AI眼鏡行業標準化進程加速。與此同時,Rokid、小米、三星等廠商宣佈將在2025年推出多款新品,行業進入密集發佈期。維深信息(WellsennXR)預測,2025年全球AI眼鏡銷量有望達350萬臺,較2024年的152萬臺增長230%,市場潛力顯著釋放。
AI眼鏡行業標準化加速,信通院測試填補空白
中國信通院主導的專項測試,從客觀指標與主觀體驗兩大維度對RayBan-Meta眼鏡進行了系統性評估,覆蓋基本配置、音頻、圖像、防抖、交互、續航及安全隱私七大模塊。此次測試不僅爲行業提供了量化評價標準,更填補了此前AI眼鏡領域缺乏系統性評測體系的空白,爲產品研發和商業化進程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標準化進程的推進,直接回應了當前AI眼鏡市場產品良莠不齊的痛點。例如,RayBan-Meta作爲行業標杆產品,在2024年貢獻了全球142萬臺的銷量,佔總量的93%。信通院測試的落地,有望推動廠商圍繞核心技術指標優化產品性能,加速形成良性競爭格局。
此外,安全隱私模塊的測試結果引發關注。隨着AI眼鏡在政務、醫療等場景的滲透,用戶數據保護成爲關鍵議題。信通院從數據傳輸、本地存儲、權限控制等多維度構建評測體系,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品牌加速佈局,應用場景持續拓寬
2025年,全球主流廠商紛紛加碼AI眼鏡賽道。2月18日,Rokid創始人祝銘明在餘杭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首次通過RokidGlasses的智能提詞功能完成演講,標誌着AI眼鏡在政務場景的突破。該產品以49克輕量化設計、4小時續航能力及通義千問大模型支持,展現出在B端市場的應用潛力。
頭部企業的產品路線圖進一步明確。小米計劃於2月底推出首款AI眼鏡,三星、蘋果等國際品牌的新品亦將在年內亮相。根據WellsennXR預測,2025年全球AI眼鏡銷量增長將主要依賴RayBan-Meta的持續放量,以及小米、三星等新品的上市兌現。
應用場景的拓展成爲另一核心驅動力。除政務場景外,AI眼鏡在工業巡檢、運動健康、實時翻譯等領域的價值逐步凸顯。例如,RokidGlasses已嘗試在教育、醫療場景中整合物體識別與翻譯功能,而Meta等廠商則瞄準消費級市場的全天候交互需求。隨着硬件成本下探與技術成熟,AI眼鏡有望從專業工具向大衆消費品過渡。
總結
AI眼鏡行業正經歷“標準化+產品化”的雙重驅動。信通院測試體系的建立爲行業設定了技術標杆,而Rokid、小米等廠商的新品佈局則加速了市場擴容。隨着政策支持、技術進步與場景落地的共振,AI眼鏡或將在2025年迎來規模化商用拐點。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