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項藥品將退出臺灣 數量大增爆警訊 食藥署出手

食藥署指出,今年截至9月底,有47項藥品將退出臺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多款原廠藥陸續宣佈退出臺灣市場!基層藥師指出,今年至少7種原廠藥將退場,受影響藥品集中三高用藥,其中幾款市佔率高,恐影響民衆用藥權益。食藥署迴應,今年截至9月底,有47項藥品將退出臺灣,但經評估,46項有可替代藥、1項可供應至明年底;食藥署已送出藥事法修正案,未來所有藥品退場都必須提前半年通報,以利政府因應。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採穎指出,過去10年僅13款原廠藥退出,但今年已至少7種將退場,包括高血脂用藥美百樂(Mevalotin)、高血壓用藥安普諾維(Aprovel)、高血壓或心肌梗塞後心衰竭用藥心達舒錠(Tritace)、氣舒痰液、百憂解錠等。

沈採穎表示,退出的藥品主要是三高用藥,有幾款市佔率至少3到5成。國內慢性病患者多且年紀大,長久以來有習慣的藥物,若常用藥退場,造成慢性病患被迫頻繁換藥,或是患者搞混藥品名字和包裝等,可能影響民衆用藥權益。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黎家銘表示,美百樂、心達舒錠等三高用藥,上市時間長、臨牀上用量也大,若在藥價上與健保署談不攏而退出市場,確實很可惜。雖然有同成份藥、學名藥可替代,但有些民衆有習慣使用的藥物,就必須改變用藥習慣,換藥後也須加強追蹤、確認血壓血脂變化。

沈採穎說,今年退出藥品相比歷年大幅增加,是一種警訊,呼籲衛福部要積極因應,建立預警與應變機制,至少要求藥廠提前半年通報,食藥署要盤點國內缺藥狀況,評估藥品使用量、原料來源、是否有替代藥,或提前委託其他藥廠擴產填補缺口。

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今年7至9月統計,有35種藥品將停止供應,經評估,其中22項有同成份、同劑型、同劑量「三同」學名藥可替代,12項雖無三同藥,但有同成分不同劑型、同藥理機轉或同適應症藥品可銜接使用,另1項爲針劑Cyclosporine,原廠承諾可供應至明年底,國內也有藥廠評估專案製造。

食藥署表示,今年整年共公告47項即將停止供應藥品,25項國內有三同藥品、21項有其他同成分不同劑型、或相同藥理機轉之藥品可替代,僅Cyclosporine公開徵求。

姜至剛透露,過去僅「必要藥品」需提前半年通報退出市場,衛福部近期已送出藥事法修正草案,未來將擴大範圍,只要有藥廠將退出臺灣或停產藥品,都必須提前半年通報,讓主管機關及早啓動因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