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失智論壇/失智症發病前25年腦部開始變化 醫:高風險者定期檢測
雙和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柯世祐表示,45歲以上民衆,若本身處於長期壓力、睡眠品質不佳者,更容易罹患失智症。記者胡經周/攝影
近年自費健檢蔚爲風氣,隨失智症患者增加,民衆憂心自己是否會罹患失智,臨牀醫師指出,許多失智症檢測,若非侵入性高,即是價格昂貴,讓不少民衆卻步,目前已有免疫磁減量(IMR AD)檢測可使用,民衆只要抽血就能瞭解罹患阿茲海默症罹病機率,若已進入早期失智,可及早用藥,未進入失智但風險較高者,可積極健康管理。
雙和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柯世祐表示,45歲以上民衆,若本身處於長期壓力、睡眠品質不佳者,更容易罹患失智症,其他風險因子,包括長期抽菸者,罹患失智者比率高出1.8倍,三高患者罹失智症比率比健康民衆高4.8倍,曾有頭部外傷者,罹患失智症比率高4.5倍。
柯世祐表示,傳統失智症檢測中,神經心理學使用量表評量,可揪出失智症早期或中期患者;核磁共振(MRI)檢查出異狀時,病人通常已是失智症中、晚期;正子造影(PET)雖可透過辨識類澱粉、韜蛋白沉積情況,找出早期失智症病人,但費用高達6、7萬元,令人卻步;腦脊髓液檢查,侵入性高且價格昂貴,實際受檢者少之又少。
免疫磁減量檢測,透過抽血即可檢測,侵入性低且價格相對可接受。柯世祐表示,免疫磁減量檢測可測出類澱粉、韜蛋白沉積,且檢測準確率高達8成,檢出數值介於382至455間,即屬於亞健康族羣,這類民衆認知功能正常,但大腦中已開始有不正常蛋白質沉積,應積極改善睡眠品質、改善情緒、壓力管理,同時控制三高、糖尿病等代謝相關身體數值。
58歲黃先生出現記憶力減退問題,但自認沒有異狀,妻子發現他不只記憶力變差,認知功能也開始出現異狀,且脾氣變差,經常不自覺發脾氣。柯世祐說,藉由免疫磁減量檢測後,發現黃先生屬於失智症中風險病人,轉介神經內科處置,並自費服藥、定期追蹤。
另一位64位王女士,除記憶力減退外並無異狀,家人認爲只是年紀大、容易健忘,爲求謹慎,經免疫磁減量檢測後,發現她同樣屬於失智症中風險患者,經神經內科醫師會診後,王女士被診斷爲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柯世祐說,這類病人若不積極介入,有極高風險在1至1.5年內,惡化爲失智症。
柯世祐說,失智症基因(ApoE)檢測結果高風險者、有失智症家族史者、40至45歲以上一般民衆,建議每年或每半年接受一次免疫磁減量檢測,瞭解自身大腦健康情況,已有研究顯示,失智症家屬、慢性病患呈現失智症亞健康情況,即腦部已開始有澱粉沉積者,比率高達37%,且阿茲海默症病人多在15至25年前就開始蛋白沉積,建議民衆儘早瞭解自身大腦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