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能預測?腸道症狀藏發病警訊 提早15年發現

隨着人口老化,失智症已成爲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阿茲海默症是造成失智症的最大主因,目前雖無法治癒,但若能早期診斷,就能透過治療緩解症狀並延緩惡化。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些腸胃問題可能是失智症早期警訊,在阿茲海默症發作前15年,便已顯現。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患有維生素缺乏、腸道發炎等常見消化問題的人,更容易出現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相關的記憶障礙。過去醫學界也證實,腸道發炎可能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包括影響大腦功能。

美國「阿茲海默症與相關失智症中心」研究團隊,檢視了155項腸胃和代謝疾病相關的診斷,發現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胃酸逆流、糖尿病、腸躁症的人,在晚年更容易出現阿茲海默症。

此外,在帕金森氏症方面,若患者有腸躁症、糖尿病或維生素B缺乏,罹病風險會有顯著上升。根據帕金森氏症基金會統計,消化問題是患者常見症狀,其中便秘影響高達70%的患者。

研究認爲,這些腸道與代謝風險因子,可能在阿茲海默症臨牀症狀出現前15年就已浮現,研究人員指出,如果能利用這些生物標誌進行早期偵測,有助越早發現風險,協助醫療資源提前部署。不過研究也提醒,與腸腦軸相關的多重疾病診斷,對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的預測力,仍不如基因等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