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炒菜法能護心血管 譚敦慈:鹽要最後撒
譚敦慈表示她不熱鍋或爆香,而是以冷鍋冷油水炒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少臺式料理常用大火快炒,聞起來特別香。然而,資深護理師譚敦慈不建議這樣做,並分享她都習慣以冷鍋冷油水炒菜,作法是先於鍋內倒入食用油,接着放入青菜與水後纔開火,待鍋內開始冒出蒸氣時稍拌一下,最後起鍋前再撒鹽。她強調,高油、高鹽對心血管傷害很大,而炒菜時最後再加鹽,能避免過量攝取。
譚敦慈曾在許多節目中透露自己從不熱鍋或爆香,不僅傷害肺部,發煙點高也容易使油脂裂變。她炒菜都是用水炒法,先在鍋內倒入食用油,若習慣有鍋氣的料理方式,也可加入蒜頭增添風味,但過程都不開火;接着依序放入青菜並倒入約1~1.5碗的水,若家中有腎臟病患者,則建議加2碗水來去除鉀離子,再開火加熱。
加熱後,不必頻繁翻炒,等鍋內開始冒泡後再稍微攪拌,並於起鍋前撒鹽。譚敦慈解釋,過早加鹽會吸進食材之中,導致飲食習慣變得重鹹,反而鹽越加越多;最後加鹽則因其附着在食材表面上,吃起來容易感覺到鹹味,進而減少鹽的使用量。
另外,譚敦慈說,她炒菜時不會蓋鍋蓋,因爲這樣能讓部分農藥隨蒸氣揮發掉,並透過抽油煙機排出。她也不建議燙青菜,根據一項香港研究指出,汆燙可能使蔬菜流失高達50%的營養素,而水炒法能更好地保留營養,同時維持清脆口感,非常適合帶便當。
譚敦慈提醒,有些長輩習慣用炒菜後的「菜湯」拌飯,但菜湯中可能含有硝酸鹽、農藥殘留、鹽分與油脂,建議湯汁倒掉不要,把菜盛出來即可,以減少不必要攝取,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