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質資源“天書計劃”發佈,開啓AI解碼種質資源新紀元

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助力種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論壇7月5日在北京成功舉辦。論壇聚焦人工智能與現代種業深度融合,來自全國的百餘位產學研代表齊聚一堂,共商智能育種前沿技術與發展路徑。

在專家主題報告環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周文彬發佈了作物種質資源“天書計劃”。他指出,種質資源是種業的“芯片”,而人工智能正在爲破解這枚“芯片”的密碼提供新工具。通過基因-表型大數據解析種質資源遺傳信息,“天書計劃”旨在加速優異基因挖掘與品種設計。“天書計劃1.0”的實施已經搭建了種質資源數據共享平臺;“天書計劃2.0”的實施則確定了核心種質的篩選方法,並初步完成了1萬份核心種質的篩選。

上述計劃還將組建覆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糧食作物95%以上多樣性的核心種質羣體,創建資源基因型+表型標準數據集,建立作物基因資源庫,建設作物智能精準設計育種平臺,推動形成“資源—數據—挖掘—設計”一體化育種體系。

據周文彬介紹,“天書計劃”不僅整合了22.3萬份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種質資源,涵蓋了野生種、地方品種、育成品種等多個類別,還通過對這些資源進行高深度全基因組重測序工作,創建智能育種標準數據集。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規模化發掘育種可利用的優異種質和基因資源,構建作物基因資源庫,開發新一代全基因組選擇模型,建設作物智能精準設計育種平臺等。

該計劃由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