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100%關稅落地概率低 雙方為談判博籌碼

圖爲2019年,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本舉行的G20峰會舉行雙邊會議。(路透)

中美關係近日再度趨緊,中方十一假期後再收緊稀土管制措施,美國總統川普則威脅重啓對中國的關稅戰。不過經濟分析人士認爲,此次關稅戰升級或爲月底中美元首會晤及之後的談判增加籌碼。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長江證券研究所宏觀團隊表示,本輪關稅威脅遠超合理區間,落地可行性極低,更多是川普慣用的談判策略。意圖在於通過極限施壓提高談判籌碼,以在中美談判中爭取更多主動權。不排除其後續以此爲目的再度加強對華制裁力度。

興業證券宏觀團隊也指出,川普此舉不像是深思熟慮後的舉措,更像是因中國反制措施超出其預期後,被動的應激反應。再考慮到其宣佈的關稅自11月1日實施,比北京12月1日的稀土出口限制新規生效早一個月,這顯然更像是一種討價還價的手段,爲雙方預留了迴旋及交易空間。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美關係此次升級更多是爲即將到來的談判和會晤進行姿態上的鋪墊,這種緊張—升級—休戰的循環可視爲中美關係的新常態。

他並表示,雙方在測試彼此的底線後,很可能再次做出讓步;在10月底於南韓舉行的即將到來的APEC峰會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川普面對面會晤的可能性不低。

澳紐銀行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亦認爲,此類針鋒相對的互動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並伴隨週期性談判,成爲中美經濟脫鉤這一長期趨勢的新常態。

他表示,中美框架協議的兩個核心問題是:中國對稀土供應穩定性的承諾,以及關於TikTok交易的明確條款。這兩點的重要性高於雙邊貿易量本身。

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認爲,應將本次威脅關稅視爲籌碼而非目的,100%關稅落地概率較低。川普短期希望達成的成果還是拉動更多直接投資、爲美國農民贏得巨大利益,因此達成更多在美投資協議、希望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是核心訴求。

該團隊指出,近期中國已經化被動爲主動,必然尋求對等,預計在美國反制後中國可能會推出對等反制,但最終雙方會達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