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過招 學者:臺淪爲談判籌碼

政治熱門

《華爾街日報》27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尋求美國總統川普改變華府政策,從「不支持」臺獨,轉變爲更強硬的「反對」臺獨。對此,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認爲,「不支持」和「反對」兩者屬性幾乎一樣,無論是何種情境,臺獨都不可能因此實現,且臺灣幾乎都會淪爲美中談判中的籌碼。

從川普的商人性格來分析,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指出,川普在談判過程中,確實需要交換條件,但問題在於他的思維模式往往是單邊施壓。他指出,對川普而言,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本質上是「欠美國的」,既然中國已經欠債在先,在償還過程中還要額外給予好處,這在邏輯上說不通,川普不會愚蠢到在談判中多送對方一個籌碼。

王宏仁指出,即使川普可能只需要口頭表態,而非簽署正式公報,但從他個性來看,他都不太願意朝此方向推進,而最嚴重的情況是簽署公報,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黃奎博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爲,如果中共提出的交換條件,讓川普覺得可實質得利,此時川普可能會認爲,「只不過是對臺獨口頭表示的微調」,因而傾向於以政治承諾換去實質利益。

他提到,民進黨政府對美國政府多年來表明「不支持臺獨」都裝作沒看見,至於對中共當局而言,中共當然希望美方能更清楚地向外界傳達「反臺獨」立場,尤其當具明顯「交易型」決策性格的川普在任時,更讓中共當局寄予一定程度的希望。

但黃奎博也表示,不排除川普想要對中共獅子大開口,所以雙方在對臺獨表態的談判卡關,美國仍維持在「不支持臺獨」的立場上,甚至以減少觸及此說法爲手段,當作對中共當局談判的條件。

王宏仁則認爲,無論美中如何過招,臺灣都不需要過度緊張,能做的就是掌握最新情況,並讓川普本人能夠了解臺海問題的複雜性。像美國國務卿盧比歐等友臺派官員,此時可發揮重要作用,讓川普認識到,中國設下各種前提條件要求美國表態,實際上是對美國政策和主權的干涉,換言之,「美國不需要隨中國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