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關稅談判4籌碼用盡? 外媒:1點恐淪川普施壓目標
在美國與臺灣的關稅談判將見分曉之際,外界擔憂美方可能對臺祭出高達25%或更高的關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美國與臺灣的關稅談判即將見分曉之際,臺灣島內焦慮情緒升高。有觀察人士指出,臺灣可能已經用盡手中的4大籌碼。此外,臺灣對美出口中約有八成屬於美國可依《232條款》以國安爲由加徵關稅的範疇,當中包括最重要的半導體與伺服器,這也可能成爲美方施壓談判的另一手段。
綜合《南華早報》與其他外媒報導,隨着寬限期已結束,華府近日公佈首批14個貿易對象,大多面臨25%至40%的高額關稅。臺灣則未被列入這一波名單中。臺灣政府官員將此解讀爲談判仍在進行的正面跡象,但批評者警告,這也可能意味着臺灣將在下一輪面臨更嚴厲的關稅處分。
臺灣行政院說,目前尚未接獲來自華府的正式通知,就在週一深夜,美方公佈首批關稅名單後不久,臺灣談判團隊就與華府進行了一場50分鐘的通訊通話。
不過,觀察人士指出,臺灣可能已經用盡手上的4大籌碼,如臺灣先前已承諾在美國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的半導體投資,同意預購美國液化天然氣,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3%,以及擴大軍購。但儘管如此,臺灣在談判桌上的位置似乎仍然顯得薄弱。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7月7日宣佈對14個經濟體加徵新一輪關稅,並將原訂的最後期限延至8月1日。
臺積電供應商家登精密董事長邱銘幹7日稱,臺積電都已經加碼投資,「如果臺灣對等關稅稅率仍高於25%,像被當僕人對待」。
美國的長期盟友日本與南韓,境內也有美軍駐紮,雙雙被課以25%的關稅。
分析人士也警告,美國可能動用《232條款》以國安爲由加徵關稅,進一步施壓臺灣。設於臺北的智庫「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指出:「臺灣對美出口中約有80%,包括半導體與伺服器——皆可被納入此類範疇,這將爲美方開啓另一波壓力攻勢。」
隨着下一輪關稅預計於8月1日生效,臺灣爭取較佳條件的時間所剩無多。儘管人此,有政界人士認爲:「自從川普宣佈加徵關稅以來,行政團隊就持續努力準備。我們保持審慎樂觀,也希望人民能在這最後關頭支持談判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