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談到15%關稅! 專家:可能成爲「臺灣與美談判基準」
▲美日達成貿易協議,日本面臨的美國對等關稅降至15%。(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達成協議,對日本進口商品課徵15%關稅,遠低於先前威脅的25%,日本也承諾在美投資5500億美元,並向美國商品開放市場。消息一出,不僅日經指數朝着4萬1000點大關邁進,金融分析師也紛紛提出預測,其中一人就認爲,15%稅率如今可能成爲臺韓等國與美談判的基準。
胡椒石集團(Pepperstone)研究主管韋斯頓(Chris Weston):日本股市明顯看好這項協議,儘管細節仍然有限,但汽車類股漲幅明顯,整體買盤也在擴大,推動日經指數接近4萬1000點。
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前田和孝:日本成功避開先前提出的25%關稅,並且確保了汽車業的較低稅率,對於日本經濟是正面結果,降低了衰退風險。不過,達成協議的時間點在政治上是不幸的,如果首相石破茂在20日參議院選舉之前敲定協議,可能提振他政黨的表現。
▼達成協議後,日本汽車類股大漲。圖爲豐田汽車(Toyota)標誌。(圖/路透)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亞太利率資深策略師紐納哈(Prashant Newnaha):市場對於美日貿易協議表示歡迎,把它視爲一份正向的驚喜……這份貿易協議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川普要求日本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這在實施過程之中可能面臨重大政治阻力,並且進一步動搖日本已顯脆弱的政治版圖。
資產管理機構Comgest投資組合經理凱伊(Richard Kaye):日本出口商已經適應關稅,上月對美出口平均價格下降了18%,因此協議影響可能沒有看起來那麼大。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將是稻米進口,考慮到政治敏感性,可以想像日本等到20日選舉纔在這方面達成協議,但稻米進口的彈性可以大幅緩解日本稻米短缺,這個問題已成通貨膨脹的主要來源。
▼日本面臨嚴重缺米問題。圖爲「令和米荒」時超市貨架上獨缺白米的畫面。(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星展銀行(DBS)資深經濟學家家馬泰英(Ma Tieying,音譯):這項協議有助於減少這個亞洲第2大經濟體與關稅相關的不確定性,15%關稅也可能成爲南韓、臺灣等其他北亞經濟體與美國貿易談判的基準……通貨膨脹和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是自民黨在20日參議院選舉失利的主要原因,而非關稅。儘管關稅不確定的消除,應該有助於緩解對於下半年經濟成長前景的擔憂,但揮之不去的政治與財政不確定性,很可能讓日本央行在升息方面抱持謹慎態度。
SBI新生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森翔太郎:正如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先前曾表示,關稅預期將超過10%,如今15%稅率落在央行預測範圍內……若第2季企業獲利不算太疲軟,日本央行最快可能在10月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