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穩定幣論壇(下):跨境支付活躍度不斷攀升,RWA存在萬億級潛在市場
財聯社7月18日訊(記者 趙昕睿 陳俊蘭)在穩定幣概念持續升溫的當下,相關產業鏈動態已成爲投資者聚焦的熱門話題。
7月16日,中信建投於深圳舉辦了穩定幣主題論壇會,分別由中信建投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師胡玉瑋、計算機首席分析師應瑛帶來最新見解。三位首席分析師不僅從發展機遇、運行機制、市場競爭格局等多維度解讀穩定幣產業,更針對當前其兩大核心應用場景,跨境支付與資產代幣化(RWA)展開深度剖析。
總結核心觀點來看,穩定幣生態下,跨境支付與RWA的需求擴張,增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增長。從跨境支付來看,具備以下三點優勢。
在RWA領域,可通過區塊鏈技術將高價值實體資產(如房地產、債券、綠色能源設施等)分割爲可交易的數字代幣,降低投資門檻(如100元即可參與房地產投資),並實現7×24小時全球流通。
作爲核心應用場景,跨境支付活躍度不斷攀升
張玉龍首先指出,相較於傳統貨幣,穩定幣依託區塊鏈技術構建,遵循 Web3 數據流轉標準,使得穩定幣在跨境交易中展現出獨特優勢。
作爲實現支付的核心支撐,跨境支付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支付體系運行規則來看,完整的支付流程包含狹義的支付、清算與結算三大環節。其中,支付環節更強調應用場景,清算與結算則依賴底層基礎設施的支撐。
從跨境支付模式分類來看,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報告劃分爲代理行、互聯、單一平臺及點對點等四類,其中基於 SWIFT 的代理行模式目前仍佔據主導地位。張玉龍分析,在 SWIFT 體系框架下,美元是最主要的結算貨幣,依託 “SWIFT+CHIPS+Fedwire” 模式實現全球跨境支付流轉。
不過張玉龍提醒到,這一體系存在兩大顯著弊端:一是美元霸權與 SWIFT 治理結構相互綁定,導致其淪爲美國實施金融制裁的工具;二是體系本身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交易透明度不足、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且整體呈現功能衰減態勢。
具體到跨境支付實踐中,傳統模式的痛點更爲直觀。張玉龍舉例稱,一筆從國內匯至倫敦的資金,通過SWIFT系統可能需要3個月時間,還需支付各類手續費;而穩定幣依託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實現秒級結算,大幅降低綜合成本,對新興市場貨幣的外匯點差優化效果尤爲明顯,例如非洲地區的僑匯手續費可降低60%,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與透明度、擴大金融包容性等方面的優勢已充分顯現。
胡玉瑋在探討穩定幣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潛在影響時也提到,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具備獨特優勢,這是一場 “跨境支付的革命”。不過他同時指出,國內商戶因合規風險意識,對穩定幣使用相對謹慎。而在國際市場,穩定幣跨境支付結算增速快,除了速度和成本因素,通脹、認知等也是部分國家使用的原因。
應瑛則從場景活躍度角度分析,當前跨境支付仍是穩定幣的核心應用場景,且活躍度持續攀升。根據德意志銀行最新研報顯示,穩定幣已從加密小衆工具演變爲全球金融主流支付基礎設施。2024年穩定幣處理了27.6萬億美元的交易量,超過了Visa和Mastercard,活躍穩定幣錢包地址從2024年2月的2280萬增加到2025年2月的超過3500萬,增長53%。
針對 “穩定幣或數字資產交易是否佔比更高” 這一焦點問題,應瑛進一步分析稱,隨着比特幣逐漸歸入商業幣序列,實際上已產生貨幣交易量佔比下降到10%以內的情形。由於比特幣交易成本較高,更多被用於資產類投資;而在支付層面,成本更低的穩定幣成爲更優選擇。
從市場規模來看,億歐智庫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額達到194.6萬億美元,相較於 2023年保持平穩增長。同時,預計到2032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額有望保持6.4%的年複合增長率,成長至320萬億美元。
穩定幣下的RWA存在萬億級潛在市場
作爲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資產代幣化(RWA)市場的發展前景正受到廣泛關注。何爲RWA?綜合中信建投多位首席分析師的詮釋,RWA全稱爲現實世界資產的價值代幣化,最早源於2015年誕生的USDT,是將實體資產通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爲可分割、交易的數字代幣,釋放資產流動性並降低投資門檻。
張玉龍分析稱,穩定幣作爲RWA交易的支付工具,解決了跨境支付高成本、低效率的問題,同時穩定幣的透明儲備和鏈上可追溯性增強RWA交易的合規性,吸引傳統金融機構參與。此外,資產代幣化去除了中央登記、中央存管等傳統機制,極大地提升了資產的可及性和交易便利性,讓資產融入全球流動性大池成爲現實。
應瑛則從連接作用角度解讀,RWA核心作用就是將現有資產帶到鏈上實現傳統金融和數字金融之間的掛鉤,打通了兩者之間的橋樑。相比於傳統金融,RWA可以將現實世界中的資產帶到DeFi中來,爲現實資產帶來更多的流動性。
從當前發展來看,最成功的RWA應用案例是USDT、USDC等穩定幣業務,通過將美元價值映射至鏈上完成代幣化過程。從品類分佈看,RWA分類中佔比最高的是私人類債券,其次是國債及有形資產。
應瑛進一步指出,RWA存在萬億級潛在市場。未來,RWA融資量可能會隨着資產類型的豐富而逐步擴大。從市場數據測算來看,各類金融機構對這一領域的態度頗爲積極。根據摩根士丹利測算,企業 ABS 發行通過RWA方式可將發行費率從傳統投行的4.2%壓縮至1.7%。協鑫能科光伏 RWA項目顯示,其中介服務成本從傳統ABS的2%-3% 降至0.8%-1.2%。隨着代幣化滲透率提升,RWA發行市場將呈現線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