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穩定幣論壇(上):穩定幣有望成爲金融跨界橋樑,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財聯社7月18日訊(記者 陳俊蘭 趙昕睿)近期,穩定幣的發展與機遇成爲市場焦點。

7月16日,中信建投證券科技主題論壇在深圳開幕,在穩定幣主題論壇上,中信建投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中信建投研究首席分析師胡玉瑋以及中信建投計算機首席分析師應瑛就當下市場關注的穩定幣相關內容發佈主題演講。

會上,中信建投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先對穩定幣的起源與發展脈絡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表示,穩定幣誕生的初衷,是爲解決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價格劇烈波動的問題,成爲連接現實世界貨幣與Web3世界的重要工具。用戶將法幣存入發行方,發行方按1:1比例發行對應的穩定幣,如泰達公司的USDT、Circle公司的USDC等,這些穩定幣可用於數字貨幣交易,交易完成後也可換回法幣。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首席分析師胡玉瑋指出,穩定幣結合加密貨幣的可編程性與法幣的穩定性,本質是一種“鏈上貨幣市場基金”或“有貨幣職能的支付工具”,具備錨定機制、價格穩定性、流動性與可兌換性、開放性與跨境性、安全性與風險性等五大核心特徵。穩定幣結構集中但趨勢多元,具備三方面特徵:一是市場集中於美元掛鉤幣種;二是新興幣種(如USDe)增長迅猛,2024年初以來增長超30倍;三是USDC因合規性強,在監管市場中競爭力提升。

瞭解穩定幣要先從意義來看,中信建投計算機首席分析師應瑛解釋。“穩定幣是通過錨定資產或調控供應量來維持價值穩定的數字貨幣/加密貨幣,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因虛擬貨幣交易需要計價工具,可通過抵押物增強信用,進而增強穩定性。探究本質,穩定幣背後是掛鉤法定貨幣資產,是目前穩定幣最大的範疇,交易媒介計價工具是穩定幣的核心價值。”

穩定幣將多維度佈局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研究認爲,此輪關注度飆升源於中國香港及美國立法進程加速,其中,香港市場對穩定幣的認識更早,隨着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立法生效在即,穩定幣的相關動態及後續發展備受矚目。

張玉龍認爲隨着條例的實施,穩定幣這一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市場的橋樑,正迎來合規化發展的新階段,在跨境支付、資產代幣化等領域的應用潛力,或將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胡玉瑋也拋出類似觀點,他認爲穩定幣將對當前國際金融體系產生深刻且長遠的影響,但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但存在不確定性;穩定幣與傳統金融模式更多是相互促進而非替代關係;但同時,合規是穩定幣未來發展的關鍵卡點,涉及監管、風控等多方面。

在談及穩定幣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潛在影響時,胡玉瑋進一步指出具備三方面特徵:在貿易支付系統方面,具備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優勢;美國國債市場方面,穩定幣能起到擴張服務的作用;在國際貨幣秩序方面,“東昇西落”敘事將持續提高中國等新興市場影響力。

應瑛分析,從交易規模來看,穩定幣用戶數量及交易數量也在快速增長。截至2025年5月,過去12個月的穩定幣的鏈上交易規模超過了7.2萬億美元,交易數量也達到了15億筆。截至2025年6月10日,全球穩定幣的市值已經超過2500億美元,其中前五大穩定幣幣值接近2300億美元。應瑛接着介紹,穩定幣市場頭部效應顯著,主要以USDT、USDC、TUSD、BUSD等法幣支持的穩定幣爲主導,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關於穩定幣產業鏈方面,應瑛認爲是以“價格穩定”爲核心,並覆蓋從技術底層到終端應用的全生態鏈條,可拆分成以下五大環節:

一是技術層依託區塊鏈平臺、智能合約及預言機構建發行與運行基礎;二是發行端包含中心化(如USDT)、去中心化(如DAI)及算法型(如FRAX)等多元主體,配套儲備資產管理與合規團隊;三是流通環節通過交易所、DeFi平臺、支付錢包及跨鏈協議實現價值轉移;四是生態輔助涉及數據平臺、審計機構、做市商等支撐服務;五是終端場景覆蓋個人投資、機構資金管理及開發者生態搭建,同時受全球監管政策直接影響。該產業鏈在技術創新與合規挑戰中平衡發展,是加密貨幣市場的關鍵價值錨點。

發展階段層面,應瑛指出穩定幣目前已進入監管期,在強監管框架下回歸法幣抵押本位,成爲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生態的核心樞紐。從不同國家立法目的來看,美國目的在於將穩定幣轉化爲數字美元霸權的支點,通過立法迫使全球流動美元化。香港的區別在於,助力我國打造出自主可控的穩定幣支付體系。而歐盟、阿聯酋、新加坡等三地核心要求則保持一致,只是監管側重點不同。從全球競爭來看,掌握規則制定權將有望在未來貨幣體系中的洗牌中佔據先機。

香港先行:立法與沙盒測試鋪路

張玉龍表示從穩定幣佈局上來看,香港在穩定幣領域的佈局早於市場。早在2024年3月,香港金管局便推出穩定幣發行“沙盒”,京東幣鏈科技、圓幣創新科技、渣打銀行(香港)等機構首批參與測試。沙盒測試爲穩定幣在跨境支付、投資交易、零售支付等場景的應用提供了實踐基礎。

“隨着香港穩定幣生態的完善,數字資產託管、證券代幣化發行(STO)等領域也將迎來發展機遇。渣打銀行等機構在數字資產託管領域已有所佈局,其託管收費在0.1%~0.625%之間,展現出良好的盈利前景。”張玉龍指出。

針對香港市場推出的“沙盒”項目,應瑛認爲核心目的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允許企業或機構在限定範圍內測試穩定幣的發行、運營及相關技術應用,同時爲監管部門提供觀察和評估的窗口,以制定更完善的監管政策。香港沙盒項目首批測試了三組參與者,分別是京東幣鏈科技(香港)、圓幣創新科技,以及渣打香港、安擬集團(AnimocaBrands)、香港電訊(HKT)組成的團體。

具體來看,京東幣鏈科技解決了跨境結算痛點,供應鏈融資效率顯著提升;渣打銀行聯營體可視爲傳統金融體系的一個升級和融合,實現拓展虛擬支付場景並融合傳統與鏈上技術;圓幣創新科技則聚焦東南亞中小企業對“美元+港元”雙錨穩定幣的需求,推動產品創新。從首批項目可以看出,香港“沙盒”項目主要是以貿易和零售爲主。

應瑛最後總結到,總體來看,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1日正式實施,穩定幣牌照僅是巨頭競爭的起點,未來穩定幣在跨境支付、RWA、收益型產品等場景構建閉環生態,或將成爲巨頭的主要角力場。其中,跨境支付和RWA等有望率先迎來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