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90天窗口期」受誰歡迎 環時社評:全球產供鏈避免硬切割
▲中美昨12日分別宣佈「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90天,全球產供鏈繼續暫時鬆口氣。(圖/路透)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世界高度關注中,中美昨12日分別宣佈「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90天,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徵的剩餘10%的關稅。《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明確稱,這是中美雙方在5月達成日內瓦聯合聲明、6月倫敦會談、7月斯德哥爾摩會談後達成的一致意見。大陸官媒《環球時報》今(13)日發表社評指出,國際市場反應積極,亞太股市及原油期貨價格均應聲上漲。表明,中美正以平等務實的態度和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拓展合作,進一步穩定中美經貿關係。這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大陸官媒今13日發表社評,以「中美新『90天窗口期』爲何廣受歡迎」爲題」,首先回顧三輪重要會談成果,日內瓦會談後,雙方首次降低雙邊關稅水準,並確立90天「窗口期」;倫敦會談後,互相放寬或取消部分限制措施;斯德哥爾摩會談後,原有措施如期延長90天。這一系列動作,說明對話與合作是化解中美經貿分歧的唯一正確道路。儘管雙方國情與訴求不同,磋商方案的落地仍需時間,但只要解決問題的意願一致,共識就可逐步累積,分歧亦有望逐漸縮小。
國際媒體普遍認爲,此次延長將對雙方經濟及全球市場產生實質影響。社評引用《路透社》報導稱,將貿易「休戰」延長到11月初,爲美國關鍵的聖誕季進口爭取了寶貴時間。美中貿易委員會會長譚森也指出,美國業界對關稅暫停期表示歡迎。
這些都說明,華盛頓一意孤行對華加徵關稅,飽受不確定性困擾的,首當其衝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這個道理怎麼強調都不爲過。美方若能認識到,不管「窗口期」如何延長,只要關稅壁壘存在,合作就面臨障礙,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受到的系統性傷害就不會根除。而唯有徹底取消不合理關稅,加強平等對話與合作,中美經貿和產業合作才能打開持續發展的空間。
事實上,美方在對華加徵關稅後,受衝擊最直接的就是本國企業與消費者。中方一再強調,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若關稅壁壘持續存在,合作空間便受阻,美國市場的結構性損害也難以根除。唯有徹底取消不合理關稅,並強化平等對話與務實合作,雙方經貿與產業協作方能打開長期發展空間。
▲中國對美出口佔出口總額的比重從2020年的17.4%,下降到2024年的14.7%。(圖/路透)
延長關稅「休戰期」不僅利好雙邊貿易,也有助於避免全球產供鏈遭受「硬切割」風險,讓國際市場迴歸可規劃的正常節奏。研究顯示,提升產供鏈韌性的真正途徑在於多元化、貿易便利化與國際協作,而非藉由貿易壁壘切斷互聯。雖然「窗口期」只是暫時喘息,但若美方能與中方攜手,承擔推動全球經濟復甦與維護產供鏈穩定的責任,國際社會將對此景象高度期盼。
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已連續四個月下降,但得益於磋商進展,雙邊貿易降幅在6月明顯收窄。不過,90天時間稍縱即逝,中美當務之急是鞏固磋商成果,排除干擾與破壞,以平等態度、互相尊重爭取雙贏結果。近期在中國舉辦的各類展會中,美國企業,特別是科技行業,依舊展現高度活躍;日內瓦聯合聲明發佈後,兩國航運市場一度出現「一船難求」;外媒亦報導,今年創紀錄數量的中國企業正計劃赴美上市。這些事實顯示,雙邊經貿關係仍具韌性與現實合作需求,應倍加珍惜。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堅持對美政策始終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將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處理和推進中美關係。美國政府和業界也多次釋放「美中合作可以做成很多好事」等積極信號。
中方希望美方的這種表態更多、更快地落實到行動中去,特別是落實到中美經貿關係當中,按照兩國元首通話指明的方向,相互成就,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