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迎接AI時代 全球核能大合作
旺報社評
依據國際能源署報告,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在2025年創歷史新高。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全球對新建核電極爲謹慎,但最近兩年核電再度受到重視,2025年有核電覆興元年之稱,除淨零碳排的需求,及全球能源價格高漲兩因素外,人工智慧(AI)的電力需求更是主要原因。
發展AI 核能是關鍵
美國新上任能源部長萊特表示,美國若要在全球人工智慧競爭中取勝,就必須有穩定、低廉的電力來源,核能是其中關鍵部分。2023年7月喬治亞州沃格特核電站3號機組投入運轉,這是美國30餘年第一座新建核電機組。2024年7月時任總統拜登簽署《核電復興法案》,這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近年難得的共識法案。
歐洲大國對核電的態度也大幅改變,去年初英國公佈史上最大的核電擴張計劃;法國推遲限核時程,並規劃新的核子反應爐興建計劃;德國非核家園實現已十年,現在認真討論重啓核電。這幾個國家都擁有龐大的AI數據中心,需電孔急。
發展核電最積極當屬中國大陸,全球新建核子反應爐,將近半數在大陸,大陸核能發電量將在2030年超過歐美的總和。這固然與大陸積極推動淨零目標有關,但與大力推動中的「新基建」、「東數西算」規劃,及人工智慧所需算力,所帶來的電力爆發性成長也有關係。大陸算力總規模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馬斯克旗下人工智慧公司Xai,上週發佈其最新人工智慧模型Grok3,他早就對電力短缺問題做出預測,擔心可能阻礙人工智慧的發展。媒體估算ChatGPT每天耗電超過50萬千瓦,是美國家庭平均用電量的1.7萬多倍。高盛報告稱,到2030年,高耗電將使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增加160%。
風電、光電和水電都容易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核能具備穩定、高效特色,更能保障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認可核電清潔高效,最能滿足AI時代的電力需求。
核能風潮下,除各國紛紛重啓核電,成立數據中心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對核電產生興趣,希望自主滿足吃電的AI巨獸。去年10月谷歌宣佈支持核能初創公司Kairos Power,在美國建造7個小型模組化核子反應爐,以滿足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亞馬遜的雲端運算子公司AWS簽署3份核能開發協議,總投資5億美元。微軟則與Constellation Energy達成20年購電協議,計劃重啓美國賓州三哩島核電廠1號機。
核電自主 大陸有優勢
核能開發需要國際合作,如今卻與人工智慧相同,都陷入大國競爭下的脫鉤斷鏈困局。大陸核技術原本依賴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支援,2014年使用第3代核能技術的「華龍一號」研發成功,用於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已於2020年開始併網發電,另8座機組興建中,還援助一帶一路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廠一座機組。
大陸中廣核能早在2016年,就與英國政府及法國電力集團分別簽署核電項目協議,確定參股英國欣克利角C和塞茲維爾C項目,並控股投資布拉德韋爾B項目。「華龍一號」於2022年通過全球最嚴的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但英國最後仍將中廣核踢出塞茲維爾C項目,理由是中廣核被美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至於布拉德韋爾B項目能否使用「華龍一號」,目前仍不確定。
2006年美、歐盟、印、日、韓、俄和中國大陸七方合作,在法國南部建設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又稱人造太陽),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原定2025年完工,現確定將推遲9年,除機械故障、新冠疫情及項目本身複雜性外,也不乏各國互不信任、相互牽制等因素的掣肘。
在風電、光電等綠色能源技術更加成熟穩定之前,低碳的核電無疑是解決AI時代電力需求的最優解方。更安全、更高效的核電技術,需要核能大國坦誠合作,以國際條約建立信任關係,爲人類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