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教育擴圍 迎來學前教育人口窗口期

一則傳言引起社會對免費教育的高度關注。

近日,一份疑似浙江某地官方文件的網絡截圖顯示:“據上級有關會議精神,自2025年秋季學期起,浙江省將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實行免費教育政策,分三年最終實現學前段學生免費教育。”因此,“各幼兒園需提前謀劃相關工作”,“摸清轄區內適齡幼兒數情況”。

據報道,浙江省多地教育部門表示尚未得到上級部門政策或通知。

“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已被寫入將於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學前教育法。如果在園兒童人數少、保教費收費標準低,很大程度上具備實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條件。

免費教育是一個惠民政策,但卻引起民辦教育行業的擔憂,長期以來在享受財政經費方面被與公辦幼兒園區別對待的民辦幼兒園,會不會隨着免費教育的推行而大面積關停?

逐步擴大教育免費範圍,已是今年初地方“兩會”的熱議話題,料將也是全國“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民生和政策話題。

免費學前教育條件是否成熟?

免費學前教育傳言流出的背後,實際上是磐安縣學前教育普惠力度的逐漸加大。

上述疑似文件據稱出自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但磐安縣教育局工作人員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證實截圖爲真或爲假,僅稱尚未得到上級部門政策或通知。磐安縣多名幼兒園園長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沒有見過上述疑似文件。

金華市共有9個縣(市、區),目前已有7個縣(市、區)通過了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國家評估認定,僅有包括磐安縣在內的2個縣(市、區)尚未通過。

2024年,磐安縣成功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省級評估,目標是2025年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國家級督導評估。

磐安縣是一個山區縣,經濟實力有限,但注重教育投入。公開信息顯示,教育投入平均每年佔財政支出高達17.7%。

磐安縣還是一個人口小縣,全縣只有24所有獨立園區的幼兒園,學前教育總學位約5820個。而且,近年來在園人數快速減少。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時磐安縣在園兒童還有6007人。

實際上,整個金華市入園兒童也在快速減少。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金華市學前教育招生5.5萬人,但畢業9.7萬人。金華市教育局官方稱,“生源斷崖式銳減4萬餘人”。

磐安縣的幼兒園收費也不高。2024年9月,磐安縣剛剛調整了幼兒園收費,保教費方面,省一級幼兒園爲750元/人·月,省二級幼兒園爲640元/人·月,省三級幼兒園和準辦級爲500元/人·月。比調整前分別提高了100多元/人·月。

當地民辦幼兒園園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民辦幼兒園可以按照公辦園標準最高2倍收費,但即便當地最貴的民辦園,保教費也只有約1000元/人·月。

也就是說,如果實行免費學前教育,保教費全部由財政承擔,由於磐安縣在園人數少、收費標準不高,並不會造成很大的財政壓力。

學前教育法明確規定,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周洪宇認爲,可考慮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或部分地區學前三年免費。

民辦幼兒園下一步

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引起了民辦教育行業的一絲擔心,即是否會引起民辦幼兒園的關停。

磐安縣24所幼兒園中,公辦園有19所,民辦園只有5所。2023年,磐安縣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爲84.45%,排名金華市第一,比第二名高出近20.1個百分點。

“在人口出生下降、適齡兒童不斷減少的形勢下,公辦園不斷擴容並推進免費,民辦園競爭壓力巨大。”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監事長馬學雷說。

2018年以來,我國加快普惠性幼兒園發展。但與此同時,大量民辦幼兒園關停。

公辦園與普惠性民辦園的投入機制存在差別,公辦園由財政以生均經費形式投入,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主要享受財政補助。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介紹,有的省份的普惠性民辦園拿到的補助遠低於公辦園生均撥款標準。以北京爲例,補助普惠性民辦園的標準爲每生每年1.2萬元,而公辦園每個學位需要全口徑財政經費5萬元左右,少數園甚至高達10餘萬元。

儲朝暉介紹,就全國而言,2019年學前教育總投入爲4099億元,2023年爲5382億元,增加了1283億元。在此期間,生均經費從8600元增長到16243元,增長88%以上。但所增長經費中,一般公共預算經費的95%都用於公辦園,只有不到5%用於在園幼兒數量相當的“普惠性民辦園”,這兩者之間的生均一般公共預算經費差距更是從2019年約8000元擴大到2023年15000元以上。

“從財政經費支付能力、幼教資源多樣性和效能提升等多方面考慮,實現學前教育普惠性目標,需要所有幼兒園的共同參與,需要將民辦幼兒園作爲平等的參與者。”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民辦幼兒園有其存在的價值,即能夠滿足家庭對學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對於民辦幼兒園來說,還是有自己的發展空間的,要保持定力,繼續努力,把自己辦成規範、優質、特色的名牌。教育消費,首先是看質量,其次纔是價格。”馬學雷說。

探索免費教育擴圍

免費學前教育,已成爲地方“兩會”的熱議話題。

四川省政協委員楊軍今年1月時建議,實施幼兒教育免費政策,可以實際常住人口數作爲覈算基礎,結合各地實際物價和成本,參照入學人口數量,將幼兒園運營的相關支出納入財政預算統一收支。

河北省政協委員武雲秀則在今年1月建議,要創新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建立健全財政投入和責任分擔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覆蓋幼兒教育及嬰幼兒托育服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學前教育只是擴大免費教育範圍的領域之一。

學術界和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中,存在着學前教育免費和高中階段免費哪個優先實施的問題。

周洪宇認爲,這需要採取審慎的態度開展深入研究。從免費教育推進路徑看,可同時考慮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或部分地區學前三年免費。在此之後,再考慮高中教育免費。

“高中階段教育學費免費可以分地區、按比例、分步驟、按類型實施,首先在原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實施,然後在農村地區實施,最後在城市實施,爭取在‘十五五’或‘十六五’期間完成。”周洪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他還指出,首先要儘快全面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目前,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發展整體相對滯後,因家庭經濟負擔較重而導致的殘疾兒童入學困難或接受教育意願不高的現象仍然存在。”周洪宇說。

教育部2015年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實現殘疾學生高中階段教育免費,使殘疾學生的免費教育達到12年。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響應,並開始先行先試,很多省份已經實現了殘疾學生13年或15年免費教育。

“因此,應將全面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政策納入社會公共服務,並儘快在全國範圍內推開。”周洪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