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霓: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落地,實現高中階段教育學位“擴容”
編者按:學習宣傳貫徹《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精神,系統領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強國建設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務,推動解決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是當前教育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精銳科研力量,圍繞《綱要》核心內容,在紙媒、電視、網絡等平臺開展闡釋研究,助力《綱要》落地生根,推動教育強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現摘取部分優秀成果,陸續推出,以饗讀者。
1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落地還有哪些挑戰?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引發輿論關注。記者瞭解到,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要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到今年的“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爲何會有這樣的轉變?推行免費的學前教育,各地準備好了嗎?應該如何落實?
3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就解讀政府工作報告舉行的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表示,在教育改革方面,報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是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重要改革舉措,對老百姓好處很多,對社會發展好處也很多,有助於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也有利於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從政策層面上,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早有信號。2024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正式通過,以法條形式固化了“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的目標,並提出“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其中就提到了“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在中國教科院教育戰略和宏觀政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吳霓看來,從普惠發展到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基於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作出的決策部署,背後有多方面的考量。其分析,從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水平來看,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學前階段三年毛入園率爲91.1%,已經達到了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同時,我國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達到86.16%,普惠性幼兒園的在園幼兒比例達到90.81%,說明我國學前教育的普惠水平已經大幅度提高。
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2024年我國GDP較上年增長了5%,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總值一直高於4%,爲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從社會發展來看,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的需求。幫助人民羣衆解決上園難、上園貴的問題,滿足人民羣衆從“有園上”到“上好園”,從“幼有所育”轉向“幼有優育”。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這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現實需求,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讓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對於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此外,從國際經驗上看,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教育論壇”上通過《仁川宣言》,倡導各國到2030年提供至少一年有質量的免費學前義務教育。這一舉措也是響應國際發展的號召,符合國際發展的趨勢。
吳霓表示,免費學前教育的逐步推進是根據我國發展水平來確定的。“我國地域遼闊,區域發展也不均衡,完全按照一種要求來推進不符合國情和教育發展規律。”
吳霓建議整體規劃、統一部署,按照先行先試、分步驟分階段穩步推行。他建議,東、中、西部地區可以同步開展試點。“比如說發達地區財政雄厚,可以試點三年免費教育,重點支持普惠性民辦園轉型;中部地區可以試點1至2年免費教育,重點選擇省會城市進行試點;欠發達地區可以試點一年免費教育,重點關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目前,我國在有些欠發達地區已經實現了15年免費教育,比如西藏,爲其他地區支持免費學前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在財政投入上,可以參考義務教育,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以不同的比例對不同的地區進行財政補貼。同時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讓私立幼兒園轉爲普惠性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大多收費比較高,促使它向普惠性幼兒園轉型,讓它的生存發展得到保障的同時,自己的一些發展特點也能得到保留。”
2
高中階段教育學位如何"擴容”?專家:普高與職高應同步進行
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引發廣泛關注。
“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是一個整體工程,它不是單純地多招一些學生,相關的學校擴容、學校配套的實驗室和實訓基地、不同類型的師資,都需要隨之擴大建設。”中國教科院教育戰略和宏觀政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吳霓表示。
吳霓提到,隨着老百姓對教育重視的程度越來越高,對於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更爲迫切。“不是上完初中就結束了,越來越多人有接受高中教育和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客觀需求。”
根據統計數據來看,2024年,我國初中畢業生數和高中階段的招生數之間存在近86.6萬的缺口。“86.6萬的缺口可能不全是因爲沒有學位纔不上學,但是政府可以通過擴大學位供給儘量減少這個缺口。”
從數據來看,我國對於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的擴大是逐步推行的。2022年,我國初中畢業生數和高中階段的招生數之間的缺口是490餘萬,到2023年這個數字下降到了200多萬,下降了一半多,到2024年是86萬。“這個缺口數字是逐段減少的。”吳霓表示。
此外,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也是基於我國現在的人口結構來考量的。2016年至2017年是一個人口出生的高峰期,這些學生到2032年左右會參加中考,高中的學位壓力也會隨之增加。“我們從現在開始逐步擴大學位供給,對於滿足人口高峰期的學位需求是做了預先的安排。”
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勞動力人口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對於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是具有重大促進價值的。據世界銀行研究,一個國家的勞動力人口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這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就會增加9%。
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應該如何具體落實?
吳霓提出,高中階段學位擴容,普通高中跟職業高中應該同步進行。“我們提倡高中教育多元化發展。在擴容的過程當中,職業高中、普通綜合高中,包括藝術高中、科技高中這些特色高中的發展都應當得到重視。”
同時,不同地區要根據當地人口變化來對學位擴容進行更精準的部署。發達地區主要面對的是優質學位競爭大的問題,那麼在這類地區最迫切的需求是對於優質高中的學位擴充。欠發達地區要重點關注縣中建設。目前,中央出臺很多政策來扶持縣中振興,比如說財政投入、省域幫扶、教育部直屬高校縣中託管幫扶等。通過擴大縣域高中的學位供給,更好滿足縣域高中教育的發展需求。還要關注到職業教育,尤其是在產業密集的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關注中等職業教育的擴容與配套實訓基地、職業教師隊伍的建設。
來源 | 《新京報》2025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