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快評丨“衣着乾淨上下班”,給職工體面是更大的尊重

中工網評論員 陳婉揚

據8月26日《工人日報》報道,2025年,山東省建設建材工會按照山東省總工會“職工小家”建設部署,在建設項目開展“衣着乾淨上下班”試點工作,爲建築工人配備或改造升級洗衣、洗澡、更衣等設施設備。“不僅是洗乾淨了衣服,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被尊重。現在,咱不再是灰頭土臉的建築工,能更自信地融入城市了。”一位工人由衷感慨。

冬天冷得洗衣直凍手、夏天熱得工裝能擰出水——這是不少建築工人在工地上的生活寫照。如今,工地上有了洗衣機、烘乾機、淋浴間,工人們可以“清清爽爽上工、乾乾淨淨下班”,不僅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還增強了他們的規範意識和職業自豪感,工作中幹勁更足。

更重要的是,這項舉措讓工人切實感到了“體面”。長期以來,“灰頭土臉”似乎成了一線建築工人的標籤。如今,當工人以更加整潔、自信的風貌融入城市,收穫的不僅是勞動所得,還有勞動尊嚴。從這個角度看,改善洗澡、洗衣條件看似“雞毛蒜皮”,卻恰恰是切中痛點的人文關懷。

現實中,聚焦職工急難愁盼,爲職工提供更多可感可知、可達可得的貼心服務,一些衣食住行方面的“小”改善,往往能夠成爲提升職工幸福感的“加分”項,比如,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的“愛新餐”、開到職工身邊的“移動體檢車”、爲職工帶娃“減負”的暑期託管服務……各地工會“孃家人”的關愛,正在爲勞動者築起溫馨的港灣。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讓工人衣着乾淨上下班,不僅是工作條件的改善,更是對辛勤勞動的一種致敬和回饋。期待更多地方工會主動挖掘、持續拓展類似的“小切口”,把人文關懷做細做實,讓更多職工切實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愛。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