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科別醫師流失 中山大學籲持續公費醫制度
國立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首屆授袍典禮,醫學生宣讀誓言。圖/中山大學提供
臺灣重點科別醫師嚴重流失問題已成爲全民健康警訊,國立中山大學指出,近年來小兒科、急重症、罕病等專科人力快速萎縮,不僅醫師招募困難,許多醫師也因高工時與高壓力,選擇提前退休或轉向其他科別,導致第一線醫療人力捉襟見肘。對此,中山大學呼籲政府持續公費醫師制度,尤其針對重點科別明確規劃名額,並提供職涯支持和合理工時保障。
根據2021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臺灣每萬人僅有21名西醫,遠低於OECD國家每萬人33名的中位數,醫師密度全球排名倒數第二,僅略高於土耳其。
對此,中山大學表示,現行醫學教育體系應全面檢討與調整,除了總體醫師人力不足,問題更嚴重的是「科別失衡」,由於醫學生進入高壓力專科的意願逐年下降,醫美、自費門診等低風險領域反而成爲熱門選擇,造成醫院端第一線醫療人力大量流失。
中山大學表示,醫療人力的解決之道不僅是數量的增加,關鍵更在於制度的導引與誘因的設計。過去的公費醫師制度曾有效協助補足特定領域醫師人力,如今政府更應針對重點科別重新設計公費制度與職涯支持機制,爲醫學生建立健全的發展環境。
中山大學呼籲政府持續公費醫師制度,尤其針對小兒科、重症醫學、急診、罕病科及感染科等重點科別,明確規劃公費名額,提供職涯支持與合理工時保障,讓醫學生敢於選擇、願意投入。而在確保教育品質的前提下,也盼能調整醫學系與後醫系招生策略,強化與重點專科接軌的訓練體系,避免未來出現更嚴重的人力斷層。
中山大學更呼籲政府改善專科訓練與職涯制度,提升高風險科別醫師的專業尊嚴與工作條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職涯路徑,扭轉人才流失的現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