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觀察 | 虧損收窄 小米汽車要盈利了嗎?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觀點網)

觀點網 小米頂住壓力,交出了一份不錯中報。

8月20日,小米集團-W(01810.HK)股價截至收盤漲0.29%,收報每股52.55港元,當日股價開盤價爲51.2港元,盤中最高觸及53.0港元,最低下探至51.05港元,呈低開後震盪回升走勢。

事實上在小米發佈中報前,多家機構對小米Q2業績展望,呈短期謹慎看法。中銀國際、中金和瑞銀更是在評級不變的基礎上,小幅下調小米集團目標價。與此同時,小米股價也仍處於橫盤縮量震盪的格局中。

根據披露的業績,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總營收達1159.56億元,同比增長30.5%;經調整淨利潤108億元,同比激增75.4%;上半年總營收2272.49億元,同比增長38.2%,經調整淨利潤215.06億元,同比增長69.8%。管理層稱:“業績是結果,能力是原因,變革是抓手。”

業務底色

作爲小米集團的基石業務,第二季度手機業務錄得收入455億元,佔總收入39.3%,依然是小米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在全球份額上,小米智能手機在第二季度全球出貨量4240萬臺,同比增長0.6%,連續8個季度同比增長;根據Canalys數據,全球市場份額14.7%,連續20個季度穩居前三。

在區域表現上,小米在東南亞市場排名升至第一(市佔率18.9%),歐洲市場升至第二(23.4%),中東、拉美穩居第二,非洲市場份額提升至14.4%。

高端化進展方面,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高端智能手機(3000元及以上)銷量佔比27.6%,同比提升5.5個百分點。其中,4000-5000元價位市佔率24.7%(同比+4.5個百分點),5000-6000元價位市佔率15.4%(同比+6.5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手機於二季度毛利率有所下滑,毛利率11.5%,同比環比都下降近1%。

對此,小米集團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儘管手機產業已進入成熟期,但大盤增長停滯,且中國市場品牌格局焦灼。主要原因是內存價格上漲,以及電池材料整體上漲,漲價疊加小米產品結構調整,導致二季度發佈的新品非常少。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則是小米二季度增長亮點。過去,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被看做是小米生態鏈的“配角”,而第二季度,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44.7%,毛利率22.5%,同比提升2.8%,均創歷史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期內,小米智能大家電收入同比增長66.2%,這一增長遠超手機業務。

其中,空調出貨量超540萬臺(同比上升60%),創歷史新高。冰箱超79萬臺(同比上升25%),洗衣機超60萬臺(同比上升45%。

對大家電的市場空間,盧偉冰認爲,在該業務上小米遠未達天花板。在成長空間上,僅中國市場,就還有幾倍成長空間,小米剛開始探索海外市場,對此非常有信心,在東南亞的相關業務也取得不錯成績。

從財報披露數據來看,截至6月30日,小米AIoT平臺連接設備數(不含手機、平板、筆記本)達9.891億臺,同比增長20.3%;擁有5件及以上連接設備的用戶數2050萬,同比增長26.8%;米家APP月活1.131億,小愛同學月活1.532億。

小米汽車快盈利了?

相較於一季度,小米汽車在二季度的業績表現則呈現出向好態勢。財報顯示,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213億元人民幣,其中汽車業務收入206億元。

虧損也有所改善。儘管2025二季度仍錄得3億元經營虧損,但較去年同期11.2億元大幅收窄,相較一季度5億元經營虧損,也有所收窄。

同期,小米集團整體經營利潤環比增長3億元至134億元,或是汽車業務減虧在報表上的體現。

交付量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交付新車81302輛,較一季度的75869輛增長7.16%。儘管增幅不算大,但市場更期待,在YU7開啓交付後的第三季度,小米在交付量上實現快速增長。

產城園區評論獲悉,今年6月26日,小米集團推出了首款純電SUV車型——小米YU7,售價25.35萬-32.99萬元,該車型於7月開始交付,因此銷量未計入上半年數據。

截至7月10日,小米汽車累計交付已超30萬臺,7月單月交付首次突破3萬臺。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季度YU7尚未開始交付的情況下,上半年小米汽車交付量已超15.7萬臺。

此外,小米汽車毛利率的提升也值得關注。一般來說,新能源車企毛利率在快速擴張期通常容易承壓,但小米汽車的毛利率卻較爲可觀。

對此,盧偉冰在業績會上坦言,SU7和SU7ULTRA和YU7共享了Modena平臺,讓小米在同一個平臺上面有非常好的標準化和規模經濟。在成本控制方面他認爲小米做的不錯。

瑞銀則認爲,電動汽車業務成爲本季度小米最大亮點。平均售價環比增長6.4%至25.4萬元人民幣,主要得益於SU7Ultra和YU7高端車型的貢獻。

綜合來看,由於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單位制造成本降低、交付XiaomiSU7Ultra等因素,小米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5.4%上升至今年二季度的26.4%。

儘管目前小米汽車依然虧損。但盧偉冰在業績會中表示:“小米汽車業務預計下半年開始盈利。”如是,小米將超過新勢力三傑,“蔚小理”中的蔚來與小鵬,後來居上,率先盈利。

儘管虧損大幅收窄,但汽車業務何時能實現穩定盈利,小米顯然還有一段路要走。

面對市場挑戰,小米將沿“技術硬核化、品牌高端化、市場全球化、模態生態化”主線,持續推動業務變革。盧偉冰強調:“過去五年,小米完成蛻變;未來五年,將實現更大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