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賴清德帶着臺灣往冰山航行
賴清德總統。(資料照/郭吉銓攝)
賴清德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這場專訪,可以看作是他在今年6月提出「團結國家十講」未完成的部分,從中可清楚看出他在兩岸關係、國防戰略以及國際定位上的立場。然而,深入檢視後不難發現,這套論述不僅邏輯錯誤、偏狹片面,更一步步地把臺灣帶往危險的航道,宛如一艘正駛向冰山的船隻。
首先,賴清德再度全面否認「九二共識」與「一箇中國原則」,並武斷地將其定義爲「放棄臺灣主權」,強調不僅民進黨無法接受,連臺灣社會都不可能接受。問題在於,他這種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詮釋與刻意的扭曲。九二共識完全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促進兩岸交流互動,而非出賣主權。賴清德卻一再用「放棄主權」來嚇阻社會,等於把一切協商的大門直接封死,使兩岸對話失去任何可能性。
其次,賴清德宣稱「和平必須依靠實力」,和平不能靠「幻想」。在他眼中,任何政治對話都是幻覺,唯有軍備與結盟纔是現實。於是,他提出兩條路徑:一是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承諾明年國防支出將達GDP的3.32%,並計劃在2030年前拉高至5%,以比照北約標準;二是與美、日等民主陣營「肩並肩」,透過「備戰來避戰」。
然而,當一個國家過度依賴軍備時,往往會被拖進軍備競賽的深淵;當一個政權把和平寄託在外部結盟時,往往只能淪爲大國博弈的棋子。臺灣在這條路上,只會被捲入衝突,而不是遠離戰爭。
再者,賴清德的「親美依美」態度幾乎毫不掩飾。他一再強調美國的《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甚至相信臺美之間幾十年來的「磐石關係」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在他的眼中,美國的一切作爲都是「善」與「美」。對於美國在貿易與產業領域對臺灣課徵高額關稅、強迫臺積電赴美設廠,要求對美大量投資,他都選擇視而不見,反而合理化爲「善意」的一部分。
這種對美國的盲目信仰,實際上正是臺灣最大的風險。當美國把臺灣當作美國財富的「提款機」與制衡中共的「前線棋子」時,臺灣卻還在自我陶醉,這纔是真正的悲哀。
與此同時,賴清德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仍是「反共」與「鬥」的思維邏輯。他形容中國「手拿槌子,眼裡都是釘子」,認爲中共缺乏善意、持續擴張,即使併吞臺灣也不會就此停止。
綜合來看,賴清德此次的專訪揭示了他極度偏狹的國際與兩岸視野。他以爲靠軍備與結盟就能「備戰求和」,卻忘了軍備競賽最終往往導致戰爭或掏空國家;他以爲依靠美國或民主國家就能獲得保障,卻忘了美國的核心利益永遠凌駕於臺灣的安危;他以爲封死九二共識就是「捍衛主權」,卻忽略這樣的政策只會讓臺灣在兩岸之間只剩鬥爭。
更令人憂心的是,賴清德的任期要到2028年才結束,他正帶着臺灣全速駛向一座巨大的冰山,而船上的乘客卻沒有選擇跳船的餘地。若最大的在野黨無法及時提出一條替代路線,糾正賴清德這艘船的航向,走的也是「親美反共」航道,那麼在未來3年裡,臺灣註定會繼續被美國玩弄,兩岸關係持續冰凍,甚至一步步逼近擦槍走火的危險邊緣,迎向那座會毀掉臺灣之舟的冰山。(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