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既弱化臺灣 又給了武統理由

解放軍軍演頻繁升級,臺海風險日增。(新華網)

美國與中國大陸,無疑是左右臺灣命運的兩大國際力量。美國視臺灣爲其在印太戰略中的關鍵棋子;中國大陸則堅持統一是歷史任務、民族大義。當美中關係穩定,臺灣尚可維持國民黨「親美和中」的戰略平衡,維持兩岸不統不獨狀態;但當美中對抗升高,臺灣立場向分離主義轉變,臺灣就陷入難以自處的危局。

民進黨標榜的「抗中保臺」,如今已徹底演變爲賴清德的「抗中促獨」。他不僅明確將中國大陸定性爲「境外敵對勢力」,更藉由「賴17條」將臺灣內部的藍白力量也染紅爲「境內敵對勢力」。這是一條加速兩岸對立、推向對抗與衝突的不歸路。

臺灣自身軍力有限,賴清德的「抗中促獨」策略,實際上就是全面依賴美國,將國家命運綁上華府戰車。然而,一旦美中對抗升高,臺灣的前途只剩兩條路:一是「被戰爭」,要麼賴清德言行激怒北京,引發軍事衝突,要麼臺灣成爲美中對抗的代理戰場;二是「被交易」,當美國爲了自身戰略利益選擇與中國大陸妥協,臺灣將成爲其談判籌碼,被出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美國正在全球推動關稅戰,表面是爲貿易公平,實則爲希望重建制造業、吸引資本回流、鞏固美元霸權。川普多次稱讚臺積電赴美設廠,賴清德政府完全不抵抗,反而樂於配合,全然不在乎臺灣的產業根基。結果呢?美國對臺增加關稅僅比對中國大陸少兩個百分點而已,賴清德和民進黨在川普眼中,不過是個「傻綠」而已。

賴清德爲了他的「抗中促獨」,爲了取悅美國,不惜讓走了臺灣的護國神山。沒有了臺積電,美國還會在乎臺灣安全?少了護國神山的臺灣,臺灣未來的經濟科技整體力量還能確保嗎?

更令人憂心的是,賴清德正刻意營造兩岸敵意、內部肅殺,爲「反民主大罷免」造勢,也爲未來可能的「戒嚴」鋪路。這不只是內政操作,更等於是爲大陸對臺的「武統」創造條件。賴清德與民進黨絕不會不知道,「急獨」只會帶來「急統」,而「急統」的方式,勢必是「武統」。

賴清德的激進主張與作法已在中共內部掀起強烈反應。解放軍軍演頻繁升級,臺海風險日增。但這似乎正合賴清德的意。他需要對岸的武力威脅來鞏固其「抗中促獨」敘事,製造恐懼氛圍,進一步爲合理化「戒嚴」製造條件,爲其全面極權創造機會。賴清德根本沒有把臺灣的安全放在心上,他的一意孤行,有其狹隘的意識形態,也有愚昧的政治判斷,但其結果就是「害臺」。

從賴清德的言行來看,他已經沒有「回頭是岸」的空間,只能一路往黑走到底。他當然也知道,只有繼續堅持成爲一位「不惜一戰的臺獨者」,方能在未來失敗後以「流亡領袖」身分獲得美國的政治庇護,並以臺灣的外匯存底作爲籌碼,在美國的支持下,繼續維持他的政治生命。

中共的軍演與圍臺態勢,不只是壓力,更像是在刻意等待賴清德或美方主動挑起戰端。若美國選擇介入,解放軍可一戰定東亞,甚至成全球霸主;若美國不敢武力介入而退卻,則印太盟友對其的信任全面瓦解,從此認慫退出亞洲勢力範圍。

賴清德上任未滿1年,其本質已逐漸清晰。他不是臺灣安全的守護者,而是危害者。他的「抗中促獨」策略讓臺灣陷入空前險境;他對美國的卑躬屈膝,使臺灣核心利益被出賣;他對內激化對立、對外挑動衝突,已是美國「弱臺的幫兇」與向中共召喚「武統的同路人」。若未來美國被迫從亞洲實質撤退,賴清德必將是關鍵的做球者。

既弱化了臺灣,又給了武統理由,北京能不感謝賴清德嗎?

(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