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爲專欄》賴清德敗象 國民黨勝機

賴清德總統個人施政滿意度、信任度的一路走跌、屢創新低。(資料照片)

三國時代曹操的鬼才謀士郭嘉,在官渡之戰前提出了分析敵我優劣的「十勝十敗」論,大大地增強了曹操擊潰袁紹的決心與信心,對後來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統一中國北方影響至巨。其實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基本上屬於一種心理學的激勵,從理論的「應勝」到大勢使然的「必勝」,最後使曹操一舉完成打敗實力遠勝於己的袁紹的現實。

以大罷免後的各種民調結果來看,目前國民黨便頗有郭嘉那種在大戰前分析勝敗的味道。從賴清德總統個人施政滿意度、信任度的一路走跌、屢創新低,到國民黨的政黨好感度出現多年未有的超越民進黨,都顯示大罷免遭「完封」近1個月以來,民怨仍如火山持續噴發,賴在大罷免大失敗後宣示推出的各種調整與檢討,並未發揮預期效果。

因此不少評論員都認爲,不僅2026的九合一地方大選,民進黨會輸得更慘,恐怕連高雄、臺南兩個深綠鐵票區都有可能保不住,甚至還可能一路輸到2028,連中央政權都會丟掉。這個推論當然有其根據,但如果是明年就投票選總統,可能性當然很大,可如果回到2年多後纔會選下屆總統的現實,期間充滿太多難測的變數,恐怕郭嘉也不敢打包票。

真正具備延續可觀察性、中立有規模的民調,所作的結果必然有其參考性,目前的結果也具有相當的相似度,歸納目前各種民調相對一致的首要結果,便是賴清德的民調下滑是全面性的,其中一是年輕人的支持度,二是其本命區臺南的支持度,出現了雙雙走低的危機。

兩個綠營鐵票區的空洞化,預示了民進黨本質性的墮落與疏離。臺灣總統選舉長期以來,往往都是個人因素要大過政黨因素,因爲前者能擺脫政黨的既定立場與教條束縛,進而發揮個人魅力,往中間開拓支持度而贏得多數,這堪以陳水扁爲箇中翹楚。

但民進黨已連續執政10年,不但早已既得利益化乃至傲慢化,賴清德現在是反過來吃民進黨的老本,而且還是盤面愈做愈縮小;不願做全民總統,寧可做綠營獨派共主;不願與多數在野黨協調磋商,寧可強槓到底;不願追求兩岸和平交流,寧可以戰止戰硬碰硬。

尤其賴現在最大的盲點就是誠信蕩然無存,常常說一套做一套,現在「萊爾校長」(Lier)在網路上已如影隨形跟着他,「最親民的總統」、「打掉雜質」、「表決多數不代表贏」這些反諷已將他與年輕人不斷愈拋愈遠,這纔是綠營想繼續執政最大的危機。

民調顯示的第二個警訊是不僅民衆對其兩岸政策的觀感、不滿急遽惡化,而且對美國挺臺的信任度也降低了,這顯然與川普的風格與表現有關。不同於蔡英文時代號稱與美國的關係最親密,賴清德顯然極不待見於川普,不僅臺美關稅談判屢遭國人質疑,欲藉由出訪過境美國也碰了一鼻子灰;在美中會談前AIT所拋出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也被視爲是一種籌碼陰謀論,臺灣看似被美國保護,其實隨時可能成爲棄子,已成爲多數臺灣人的認知。

僵化的「抗中保臺」看似已逐漸被質疑而揚棄,但國民黨一是否團結對外,不再變生肘腋,自亂陣腳,二是能否超前部署,對兩岸關係展現有自信、有新意的強力論述,這是連郭嘉都算不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