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美國關稅 蔣萬安提4建議:放下對立、共赴國難

針對美國將對臺課徵「對等關稅」,臺北市長蔣萬安8日再提出4大項建議,並直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放下對立與撕裂,團結一致共赴國難。(臺北市政府提供/丁上程臺北傳真)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公佈「對等關稅」課徵額度,其中臺灣未來將被課徵32%的關稅,消息一出也導致股市連日下跌,引起各界憂慮。對此臺北市長蔣萬安8日也再度提出4大點,他認爲關注勞動權益,纔是真正的苦民所苦;也引用川普名言,表示要爲中央點出 ”These are our cards”;也喊話中央至少要爭取區域性公平競爭條件;最後也強調地方政府權責有限,但是臺北要從自身做起。

蔣萬安表示,他認爲在這波關稅風波之中,他擔心的就是勞工朋友。臺北市評估受衝擊產業大約2800家、營業額影響約9200億元,佔臺北市總體營業額的5%。已經聽到有廠商的訂單被客戶暫停、撤單,接下來可能有輪休、無薪假、甚至裁員的可能。政府要做最完善的準備,以及最壞的打算,來面對與處理社會的不安,中央應該將2024年超徵的5283億元稅收,重點用在對企業界的緊急紓困,尤其是在穩定勞工就業權益的部分。

此外,蔣萬安也引用川普名言「These are our cards」,直言大家聚焦在商品貿易逆差,但是臺灣事實上向美國購買的非常多的服務,卻沒有在目前美國高關稅的計算公式當中。舉例來講,包括臺灣民衆以及機構投資者購買許多美國的金融服務、雲端服務、金融商品或是金融資產,包括軟體授權、社羣廣告等,這些都是很實際對美的採購。

蔣萬安也指出,臺灣也是美國國債前十大持有國之一,也顯示臺灣與美國經濟的深度連線。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當中具有無可取代的角色,更是美國高科技產業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這個戰略意義對雙方而言都很重要,而這些都沒有納入美國關稅換算公式中的直接消費投資以及互惠關係,但都是臺灣在談判中可以主張的籌碼與底氣。

蔣萬安認爲,在與臺灣主要出口競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比較的框架之下,至少要爭取區域性公平競爭條件,不能讓臺灣獨漏、獨自揹負高關稅。也有第一線的廠商告訴他,希望能夠和供應鏈夥伴,比如東南亞國家的廠商,在美國合作建立組裝廠,就近供應美國需求;也有業者在座談時,提出要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市場,希望中央能夠聽到地方的心聲。

蔣萬安強調,關稅問題地方政府權責有限,但是臺北要從自身做起。譬如北市已經建立了中小企業產業需求意見整合平臺,也希望能進一步提供一站式的資訊。產業局要持續改善中小企業體質,提供企業資金協助方案。

蔣萬安也建議,他在聽取公協會心聲的時候,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政府可以跟公協會合作辦理美國商品展示會,擴大對美採購,爭取更大談判籌碼;也要運用臺北市與美國12個姊妹市既有的連結,要和歡迎臺灣企業赴美設廠的各州政府合作,扮演溝通橋樑,協助企業赴美設廠。更要主動加大力度,邀請美國代表性公司來臺北投資,他們也將成爲在美遊說的友好力量。

美國的「對等關稅」是否會成爲一個長期的政策,現在還無法判斷,因此有必要讓更多的企業保留住現有的勞動力與生產力。在這段時間,期望政府與美國之間的談判,能夠爭取到對臺灣最有利的結果,北市也要爲企業開拓其他出口市場爭取更多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放下對立與撕裂,團結一致共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