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院選舉壓頂,日本對美關稅談判“寸讓難行”?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迫近之際,總統特朗普宣佈從8月1日起對來自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日本首當其衝。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對此迴應稱,美方公佈的信息令人遺憾。今天晚些時候,日本政府於首相官邸召開綜合對策本部會議,據悉石破茂已指示相關閣僚繼續就取消關稅進行談判。
石破茂政府將特朗普公佈的信息視爲美方主動延長談判的最後期限,東京方面認爲仍有談判的空間。
此前,日本一直在努力與美方談判。據彭博社7月6日報道,石破茂當天在一檔節目中回答相關提問時表示,“我們正竭盡全力進行談判,因爲這關係到國家利益。”石破茂還補充稱,“絕不會輕易妥協。所以需要時間,而且會很艱難。”截至特朗普7月8日發聲前,日美雙方進行了多輪關稅談判,但不僅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反而陷入了談判僵局。
自今年4月美國政府對外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後,日本是最先與美方進行關稅談判的國家之一。此前,日本政府一度較爲樂觀,認爲今年2月“相對成功”的日美首腦會談將有助於推動日美關稅談判早日達成協議,同時率先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將爲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範例,成爲對美關稅談判的模板。令人完全沒想到的是,日美從4月至今先後進行了7輪關稅談判,石破茂與特朗普還在今年6月的加拿大七國集團峰會期間就關稅問題展開磋商,但日美關稅談判仍舊原地踏步。
日美關稅談判之所以陷入僵局,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雙方訴求存在鴻溝。從日本的角度來說,自4月首輪關稅談判至今,東京一直要求華盛頓撤銷“對等關稅”,並堅持將“對等關稅”與汽車關稅、鋼鋁關稅等捆綁在一起進行談判。但美方不僅明確拒絕日方提出的要求,反而還施壓日本政府擴大對美國汽車、大米等的進口,並主動削減日美經貿赤字。正是因爲日美之間存在如此現實且難以彌合的分歧,雙方談判才陷入越拖越複雜的困境。
此外,美國談判團隊“話事人”模糊也是日美關稅談判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相較於日本方面只由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一人全權負責,美國方面則有財政部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以及貿易代表格里爾3人共同參與談判,日美關稅談判經常出現的場景是赤澤“以一敵三”。貝森特、盧特尼克和格里爾代表了美國政府不同的利益部門,3人之間還存在討特朗普歡心的競爭關係,比如日媒曾爆料在談判過程中,貝森特3人曾一度爆發激烈的內部爭吵,導致談判一度暫停。因此,難以判斷究竟誰纔是美國談判團隊的“話事人”,使得日本方面始終無法找到真正的發力點。
除了談判進展緩慢,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此次談判過程中,日本並沒有像以往那樣面對美方施壓輕易妥協,反而在汽車關稅等問題上堅定立場,不輕易鬆口,有觀點甚至認爲日本開始敢於對美國說“不”了。但事實上,這並非表明日美同盟關係出現了裂痕,更多的還是日本根據現實利益考量所作出的判斷。
首先,汽車關稅直接觸及日本經濟根幹。自4月首輪關稅談判至今,日本政府在汽車關稅問題上一直都沒有妥協退讓,也拒絕將汽車關稅作爲談判籌碼。汽車產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也是日本當前爲數不多還擁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同時,日本對美汽車出口佔日本對美出口的比重較高。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汽車137萬輛,包括零部件在內的出口額共計7.2萬億日元,佔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34%,汽車產業直接或間接涉及就業人口將近560萬人。如果日本政府在汽車關稅問題上退讓,將直接影響日本國內就業以及社會穩定,甚至衝擊日本經濟大局。
其次,對美妥協將動搖石破茂執政根基。時下,日本正在舉行每3年一次的參議院選舉(7月20日開票),石破茂率領的執政聯盟選情並不樂觀。《朝日新聞》7月5日發佈的民調顯示,石破茂內閣支持率爲24%,不支持率爲57%;自民黨支持率爲19%、聯合執政的公明黨爲3%。而在野黨方面,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支持率爲7%、國民民主黨爲6%。包括《朝日新聞》在內的日本主流媒體均預測,執政聯盟在參議院的席位數將減少,或將跌破半數(即125席)。由石破茂率領的執政聯盟在衆議院中已經屬於“少數派執政”,如若再輸掉此次參議院選舉,不僅石破茂將會下臺,還有可能出現政權輪替。因此,爲了向選民展現出強硬、堅定維護日本國家利益的一面,石破茂自然不會也不能在參議院選舉期間表現出絲毫對美妥協讓步。
最後,堅定立場意在順應日本民意。自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由於美國在國際熱點問題上的一系列消極做法,日本民衆對美國的好感度、信賴感明顯下降。《每日新聞》5月發佈的一份民調顯示,在被問及日本政府該如何應對美國關稅時,62%的受訪者表示“日本應堅持立場,而不是急於達成協議”。《讀賣新聞》6月底發佈的一份民調顯示,僅有22%的受訪者“信賴”美國,而“不信賴”美國的比例高達68%,較2024年的55%大幅上升。民調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的民意,日本政府也在順應民意,同時以民意作爲武器來抵擋美國的施壓。
從以往包括關稅和安保防務在內的許多日美談判來看,由於日美同盟關係的不對等,最終的結果大多是以日本妥協退讓而告終。日本當前在對美關稅談判問題上確實沒有妥協,並且還表現出一種“不急於快速達成協議”的姿態,其主要還是出於參議院選舉的考慮,以及觀察美國與中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的關稅談判情況。然而,7月20日參議院選舉的結果將對日美關稅談判產生直接影響。如果執政聯盟勝選、保住參議院過半席位,那麼石破政府大概率將會加速談判進程,乃至達成最終的協議。
日美關稅談判最終走向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日美同盟關係不對等的背景下,日美關稅談判最終的協議內容也必然不會對等。
陳洋 (作者系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