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美國關稅 全球都很忙
▲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全球化已經結束了,現在各國就是以地緣經濟爲最大的考量點,而且因爲美國仍然是最重要的市場,所以各國都必須要跟美國談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US Taiwan Watch: 美國臺灣觀測站
美國關稅帝君川普目前讓全世界都很忙,大多數國家政府也都面對非常嚴厲的國內批評聲浪。這邊我們要繼續來討論與認識美國的這一批關稅政策。
全球化已經結束 現在各國以地緣經濟爲最大考量
在臺灣,很多人批評政府談判不公開。事實上目前各國都還在談,即使談定了的國家也都還需要繼續談,談完了當然就一定會公開內容。
有很多人這幾天在批評「關稅疊加」的這件事。事實上,新聞指出四月份的時候業者們就已經知道關稅是疊加的,而這件事情也是需要跟美國繼續談的,目前只有歐盟以及日本(還不確定內容)是拿到天花板型的對等關稅(例如15%關稅就是關稅「加到」15%,而不是「疊加上」15%),其他所有國家通通都是疊加。根據彭博社記者李易安的報導,臺灣目前取得的平均實質關稅,在美國20大貿易伙伴中排名倒數第六低,事實上目前爲止算是ok的。在我們前面更低的國家只有包括:愛爾蘭、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英國。
臺灣與美國之間的關稅,重點在「232調查」的結果,而不是現在的對等關稅。臺灣對美輸出的主要商品是半導體產品,佔全部出口的六成多,這些目前都不適用這個疊加的關稅。所以「總體來看」,目前對等關稅對經濟的衝擊影響不會很大。這一波對等關稅影響最嚴重的,應該是傳統產業和工具機產業,會有數萬人受到影響,目前政府提供了一些補助與救濟措施。
不過最有趣的事情在於,在野黨縣市長們一起討論出來的解方,除了「繼續談判」這點(有講等於沒講)之外,一點都沒有包括到工具機產業,然後盧秀燕要去澳洲號稱要拚外交,如果從關稅影響層面來看,實在是不知道這些解方能做什麼。再次強調,我們必須要認識川普。他現在是把關稅當做一個工具,逼迫各國都要跟美國談判,逼大家要讓很多利益出來做交換。現在的美國已經不再是冷戰之後提供全球公共財、以自身軍力投射全球以維繫自由貿易的那個美國。
自由貿易的重點在於比較利益法則,產業鏈是追逐最有效率的生產成本而移動。現在美國打算用關稅來改變大家的成本,逼迫那些川普政府認爲的重要產業回到美國生產。是否成功我們現在不知道,美國在全球的好感度也已經「追上」了中國(往後倒退的那種,根據Pew的調查)。
但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全球化已經結束了,現在各國就是以地緣經濟爲最大的考量點,而且因爲美國仍然是最重要的市場,所以各國都必須要跟美國談判。
▼臺灣與美國之間的關稅,重點在「232調查」的結果,而不是現在的對等關稅。(圖/記者呂佳賢攝)
川普似乎鐵了心 對待盟友的跟過去有很大不同 根據Politico的報導,現在各國政府都砸了大錢在準備與美國的談判,很多國家都花費巨資僱用公關公司和遊說的團隊,然而絕大多數的努力都是白忙一場。例如報導中提到印度今年從四月到現在就已花費180萬美元僱用公關公司(約5400萬臺幣),結果最近川普對印度的關稅說加就加。日本、韓國這些國家也都花費不少,然後有很多小國家(例如報導提到厄瓜多和波士尼亞)也都加入這波行列,但最後關稅的結果都不好。
Politico的報導也有談到,目前最成功的談判案例大概是柬埔寨和印尼,他們也都花費巨資在公關公司的遊說工作上面。有些國家是大灑幣給很多家不同的公關公司,但效果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報導提到,現在川普的心態就是要改變所有的現狀,各國不能再以現狀爲標準去談判,而且最好的談判方式是最高層領導者的直接談判。我們認爲,從這點來看臺灣面對的狀況就是最麻煩的,川普甚至爲了避免刺激中國影響與中國的談判而不讓賴清德總統到紐約過境,要領導者面對面談判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上週,川普政府的前幕僚惠頓(Christian Whiton,現也從事公關遊說業)撰文批評臺灣,認爲臺灣沒有擄獲川普的心,還批評臺灣一個月花費六萬美元聘請公關公司Ballard Partners。
該文指責臺灣的內容多所偏頗、不符事實,我們先前已撰文分析過,而且再對照一下其他國家的花費,我們只能說臺灣花在遊說上的錢真的很少啊(印度從四月到現在就已花費180萬美元,但他們現在的稅率是50%)總而言之,現在全世界都在忙着想辦法打入關稅帝君川普的圈子內,但川普似乎鐵了心,對待盟友的方式已經跟過去的美國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我們可以說川普政府對待盟友的方式是比那些跟美國關係比較薄弱的國家更嚴厲許多。
臺灣跟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相當密切,去年我們對美國貿易順差739億美元,高於日本和韓國這些國家,所以我們在談判上面當然又會更困難。目前我們還沒有談完,而是把關稅內容與之後的232調查結果一起談。我們希望讀者朋友們能理解我們現在面對的狀況,不要跟着許多奇怪的評論起舞。
尤其,當我們提出各種條件去交換更低關稅的時候,肯定會有人說喪權辱國;而當我們沒有拿到更低關稅稅率的時候,又有人要說談判失敗。
所以這些批評的人們到底是希望我們拿到底關稅,還是希望我們不要談判與交換而拿到高關稅?我們對這樣的包牌評論法感到很厭煩了!其實若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美國這一波操作下來影響最深的恐怕不會是經濟的部份,當然會有產業鏈的重組和移動,而是政治上的部份,與盟友的關係會有很大的轉變。例如以川普現在對印度的態度來看,QUAD(由美、日、印、澳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的未來前景就很難樂觀。
我們正面對一個劇烈變化的、以地緣經濟以地緣政治爲主體的國際政治,希望大家都能對當前局勢有更多的討論和理解。
▼臺灣跟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相當密切,去年我們對美國貿易順差739億美元,高於日本和韓國這些國家,所以我們在談判上面當然又會更困難。(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US Taiwan Watch: 美國臺灣觀測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