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使人焦慮?科技變心靈殺手

上、下班界線模糊,容易使員工引發焦慮與倦怠。(圖取自Photo AC)

疫情過後,有些企業會沿用「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 / WFH),除了增加徵才誘因、減少通勤壓力,也能讓員工有更多時間處理個人事務;然而,辦公數位化的普及,使上、下班間模糊化,反而可能引發焦慮與倦怠。

根據Gartner與Statista的研究指出,有47%的遠端工作者,每天在線時間超過10 小時,隨時處於待命狀態;另外,超過35%的遠端工作者坦言,由於無法清楚劃分工作與休息時間,導致身心俱疲。面對這樣的情況,遠端工作者需要主動調整自身的工作心態,才能避免長期下來產生過勞與焦慮。

1、 打造專屬工作空間

可以在家中找一個固定、不受干擾的空間作爲辦公場所,避免在臥室或牀上工作,以免干擾睡眠品質,也能善用住家附近的咖啡廳或共享空間,藉由改變環境,提升專注力。

2、 主動與同事聯繫

即使身處遠端,也應主動與同事交流、分享工作進度與日常近況,有助於增進團隊的凝聚力。

3、 工作規劃清單

平時可以善用時間管理工具,如待辦事項清單、行事曆等,有效安排工作進度,避免工作堆積。

除了員工自身的調適,企業也應主動關注WFH的實施情況,瞭解員工的工作負荷與心理狀態,確保在家工作不會影響工作品質和團隊協作,企業與員工要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機制,才能真正實現提升效率、維護心理健康與促進生活平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