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亨:年輕人別擔心在地球上失業 你們的工作在外太空
科技大亨們表示,未來最有發展性的工作機會可能很可能在外太空。美聯社
人工智慧(AI)革命的到來,正陷年輕人於不利之地,且看來沒有暫緩跡象。史丹福大學最近公佈的一項研究發現,AI正對美國的初階工作者,帶來「顯著且比重失衡的衝擊」,再次引發Z世代如何在勞動市場中尋覓一席之地的擔憂。
對此,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彙整億萬富翁的看法,這些人生勝利組建議年輕人拓寬視野,甚至放眼天際。因爲明日最有保障且薪酬豐厚的工作,可能根本不在地球上。
奧特曼(Sam Altman):2035年的課題,將是探索太陽系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說,他相信十年後的年輕人,可能將會拋開地球的職涯前景,而偏好更廣闊的太陽系。他說:「2035年的大學生畢業生,如果他們還有去上大學的話,很有可能做着一些完全嶄新、使人興奮、待遇超棒且超級有趣的工作,爲了探索太陽系的任務,出發前往太空。」
他預言,這些工作不只會讓Alpha世代的畢業生拿下天文數字的薪水,他們也會「爲你我感到難過,我們必須要做這種無聊透頂的老派工作,而每件事都比這更棒。」
馬斯克:人類會在2028年登上火星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命運多舛,近期登上火星的火箭試射才遭延遲。然而,馬斯克指望明年能推出飛往火星的無人火箭,並於2028年首度載人。他早在2013年就說過:「我想要死在火星上,但不是死於撞擊」。
貝佐斯:將在有生之年看到太空旅行成爲主流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去年提到其創立的太空科技公司藍源(Blue Origin)時說:「我覺得這會是我所涉足的事業中最棒的,但這要花一些時間」。
今年61歲的他認爲,太空旅行將在自己有生之年成爲主流。而藍源的使命就是聚焦於「一個數百萬人都將在太空中居住及工作的未來,並帶着一項單純的目標:爲了使地球得到復原及永續」。
蓋茲:堅守地球家園
但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對投資太空旅行的看法,則與以上富豪相反。2021年,他在喜劇演員柯登(James Corden)的採訪中說:「太空?我們在地球上要做的事還多着呢。」
他曾在2023年告訴BBC,「去火星真的太貴了」。他寧願往自己的慈善事業砸錢,比如推動全球健康。他說:「你可以購買麻疹疫苗,並拯救生命,只要花1,000美元,就能救人一命」,「這讓你腳踏實地。別去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