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觀察 | 三層邏輯拆解!吉林如何把22℃玩成今夏“頂流”

當南方小夥伴在38℃高溫裡“融化”時,在吉林,你卻可以穿着薄外套在長白山吸氧、在松花湖吃魚、在帳篷裡啃冷麪——這波“清涼暴擊”能火出圈,真不是靠運氣!

今天就扒一扒吉林把“涼資源”玩成“流量密碼”的三層邏輯,這股把夏天過成詩的智慧,值得所有地方抄作業!

第一層:把“老天爺賞飯”變成“獨家爆款”

——普通人看風景,吉林人算經濟賬

誰都知道吉林夏天涼快,但能把“22℃”變成印鈔機的,纔是真・商業鬼才!

冷魚熱賣?這波操作絕了

松花湖的開江魚憑啥讓北京人跨城追着吃?吉林直接搞出“品魚街+魚市集+長春分舵”,從4月賣到5月,硬是把冷水裡的魚變成“避暑伴手禮”。數據說話:五一假期松花湖接待量暴漲62.8%!

滑雪場改行當“避暑山莊”?腦洞好大→

冬天的雪道夏天種滿花,纜車把人往22℃的森林裡送,再塞進熱氣球、越野UTV……松花湖度假區這波“雪場變樂園”,讓遊客從“看雪”到“玩山”,體驗直接翻倍!

最絕的是這個:夏天能看霧凇!

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場把霧凇搬進室內,35℃的天裹着棉襖玩冰雪?這哪是避暑,分明是“反季節凡爾賽”!

核心邏輯:不是有啥賣啥,而是把“涼資源”拆成“稀缺體驗”——別人賣溫度,吉林賣“只有這裡能有的快樂”。

第二層:帳篷一搭,把“景區遊”變成“過日子”

——露營經濟的盡頭,是把日子過成詩

在吉林露營,真的和別處不一樣!

30分鐘從寫字樓扎進“野生快樂”

長春南溪溼地公園的草坪上,朝鮮族桌布配冰冷麪,烤串的煙火氣混着孩子的笑聲——姚女士說:“帳篷挨着帳篷的感覺,比景區解壓100倍!”

滑雪場、農田都能搭帳篷?太會玩

北大湖把雪道改成3.5萬平方米花海營地,房車營位帶獨立水電樁;長白山的星空帳篷外就是ATV賽道,玩累了直接躺平看星星;四平更絕,把營地紮在農田邊,露營還能順便體驗摘菜……

10萬個帳篷點位,撐起“全城狂歡”

長春“百營萬帳”計劃太懂年輕人:音樂噴泉、萬人大合唱、藍胖子云朵市集……端午假期北湖公園就涌來1.6萬人,這哪是露營,分明是“城市夏日派對”!

核心邏輯:不搞“高大上”,只做“接地氣”——把避暑變成“家門口的小確幸”,誰能不愛?

第三層:從“來一次”到“住下來”

——全鏈條賺錢的秘密,藏在細節裡

吉林最牛的不是吸引遊客來,而是讓你來了就花錢、花了還想再來!

一條河帶火一片區?這纔是高手

長春肆季南河憑啥日均10萬人打卡?2萬平方米粉色沙灘+東北最大水幕秀只是引子,真正厲害的是“沙灘電影+微醺市集+親子樂園”全時段安排,順便帶火周邊飯館、文創店、停車場……一條河撐起一個消費圈!

長白山不止能看天池,還能“追鹿”️

今年長白山放大招:峽谷溯溪、懸崖咖啡玩心跳,新開的“鹿”主題度假區擼萌寵,再配上民宿和農家菜……從“一日遊”變成“深度遊”,錢自然多花幾倍!

數據不會說謊:省外遊客佔32%,景區搜索量暴漲45%

從一口魚、一次露營,到住民宿、買特產,吉林把“22℃”變成一條產業鏈——你以爲來避暑,其實掉進了“快樂消費陷阱”(心甘情願那種)。

核心邏輯:不只賣“涼快”,而是賣“涼快+美食+文化+快樂”的打包服務——讓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這纔是長久生意經!

最後說句大實話:吉林的夏天能火,根本不是靠運氣——

用第一層邏輯把資源變成特色,用第二層邏輯把特色變成體驗,用第三層邏輯把體驗變成消費——這套組合拳打下來,誰能拒絕22℃的快樂?

來源:彩練新聞

作者:趙廣欣 劉姍姍 實習生 劉重奇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