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期外匯避險套裝商品2周內出爐 銀行兩讓利有機會省逾10萬

新臺幣強升重傷出口企業,經濟部提出「金融避險套裝商品」,預計1到2周內出爐,預料銀行將對遠期外匯避險提出兩種讓利。(資料照)

新臺幣強升重傷出口企業,經濟部長郭智輝上週提出「金融避險套裝商品」,經濟部今日(31)表示,方案將在1到2周內公告,內容會包裝各種優惠方案,主要包括銀行對遠期外匯匯率讓利,及申請免手續費或保證金等兩種。實際讓利幾分,經濟部說要依公告結果而定。

但以銀行對老客戶可讓利三分(3%)來說,加上免保證金與手續費,中小企業操作一筆10萬美金遠期外匯單,可能可以省10幾萬臺幣,如讓利更多,就可省更多。

爲了關稅匯率波動,政府協調公股行庫設置「中小企業匯率避險服務專區」,提供「遠期外匯」、「換匯交易」、「選擇權交易」三種匯率避險工具給中小企業,民營銀行在努力中。

所謂遠期外匯避險,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是指企業與金融機構簽訂遠期外匯合約,約定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依簽約當時預購或預售交易幣值交易。例如一家臺灣出口商,預計三個月後將收到100萬美元貨款,簽約時是1美元兌32元臺幣,三個月後,臺幣升值爲1美元兌31元,仍可以32元價,換到3200萬臺幣,少損失100萬臺幣。

經濟部與公民銀行協商推出的「金融避險套裝商品」,其實就是以遠期外匯避險做包裝,經濟部中企署主秘李佳瑾說明,套裝商品已跟銀行談到可行細節,首先參與銀行願意提供優惠匯率,作一些讓利,讓客戶賣到一個好價格。其次,申請遠匯會有手續費或保證金,商品中也不會收取。

她說明,以一般中小企買匯賣匯操作平均10萬美金來說,等於一筆外匯單就是300萬臺幣,如以銀行匯率願意對老客戶「讓利三分(3%)」標準來說,相當中小企就可省9萬臺幣。雖然金額看起來不大,但金額大的時候就真的差很多。

至於手續費與保證金,李佳瑾說,手續費與保證金兩者都收的銀行較少,多數是隻收一樣。而對在該行長期薪資轉帳、外銷貸款的老客戶,則很多也會選擇不收,以成本價服務。這次套裝商品,則是約定統一都不收。

以手續費來說,目前約是1%左右,違約時要收取,但有上限,保證金是交易金額1%到3%。如果兩者都不收,加上前述讓利部分,一筆10萬美金單子,可以省超過10萬臺幣。

但李佳瑾強調,實際上到底銀行讓利分,還在洽談當中,要等正式公告。銀行讓利部分,並不是政府直接補貼,而是以某種方式介入協助,內容細節到時會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