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憂匯損 經部拋金融避險套裝
郭智輝是在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6屆第四次會員大會」,以「因應國際經貿情勢變化 協助產業提升競爭力」爲題發表演講時,做了上述表示。
郭智輝高度關注匯率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他連日來拜訪機械公會等六大公協會組織,業者均向他表達,「比起關稅,匯率更重要」共同看法。
郭智輝認爲,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對出口導向的企業帶來新的挑戰,今年初即期匯價還在32.8元附近遊走,7月3日已升值到28.28元,遠期匯率更將近27元。雖然第一要務是穩定匯率,不過政府不可能操控匯率,因此經濟部持續盤點各種方式,例如,經濟部旗下國營事業一年採購石油與天然氣等商品,買匯近400多億美元,更重要的是,要用各種工具協助中小企業家們避險。
郭智輝進一步透露,這幾天,他一直與國內銀行、金管會等單位開會,希望可以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不影響外匯市場兩大原則下,設計出類似套裝的商品,「像到便利商店買套餐一樣」,讓中小企業報價時,可以得到穩定的匯率轉換。
他說,許多銀行都提出很好的意見,從時程來看,預計下週就可以開始提供相關服務。
針對匯率避險工具,經濟部已協調八家公股銀行,在其網站首頁設置「中小企業匯率避險服務專區」,據行庫統計,今年第二季中小企業洽詢避險服務的家數,較前季成長六倍,實際申辦金融避險的家數增加13%。
中企署提供的實際輔導案例顯示,某主要外銷北美市場的汽車組件製造商,關稅啓動前,已向合庫、兆豐銀行申請三月期遠匯;另外,也有自行車及其零件製造商,透過建立即時監控國際原料價格及報價機制、操作SWAP,降低匯兌的可能損失。
至於關稅談判,郭智輝說,美國與日本的談判過程與結果,對臺灣來說代表一種信號。談判小組的優先考量,一定是不影響國內產業的利益,至於後續競爭對策,各部會都提早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