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兌風險 中小企避險套裝下週推
經濟部長郭智輝25日(中)表示,下週將向中小企業提供類似「避險套裝商品」,協助調控匯率風險。(郭吉銓攝)
新臺幣大舉升值,企業最關注匯率穩定。經濟部長郭智輝25日表示,已經洽商多家銀行、金管會等,預計下星期就可以對中小企業提供類似「避險套裝商品」,協助中小企業調控匯率風險。此外,經濟部也會撮合國營事業買匯與中小企業賣匯,惟外界關心,國營事業是被叫來承擔風險,恐成「冤大頭」。
郭智輝表示,今年最早時新臺幣兌美元大約在32元,但是到了現在已經升值到28多元,甚至7月時,還有投資人估遠期外匯是敲在27元,這是相當可怕的事情。
他說已盤點各種穩定匯率的方法,首先經濟部旗下的國營事業每年要花400億美元買天然氣、煤炭以及石油,經濟部研議撮合國營事業買匯、中小企業售匯,也就是賣美元需要新臺幣的需求。
此外,經濟部邀請銀行、金管會開會,希望在不違反法規、不影響匯率市場的前提之下,能夠設計類似「套裝商品」,像是便利商店的1號餐、2號餐等,讓他知道未來可以1塊美元兌30臺幣的方式可以報價,這個套裝商品就可以。
專家解析,現行避險工具,企業可與銀行約定,例如未來3個月後,企業可定住30元,若臺幣升破30元,如27、28元兌1美元,企業就可以以30元來換匯,規避匯率風險。不過相對地,如果未來臺幣貶值或比30元弱,企業就要承擔相對應的損失。另外,撮合國營事業買匯與中小企業賣匯,是把風險轉嫁給國營事業。
郭智輝表示,另外現行一次買匯要100萬美元,但是有銀行表達,願意降低門檻至5萬美元。其他替中小企業保證提高信用、幫助融資,以及透過法人機構結合多家中小企業的材料需求,與上游廠商採購議價,經濟部本身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