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存廢惹爭議 臺中南屯「渦輪圓環」像太極
臺中市府十三期重劃區裡的「渦輪圓環」包覆了當地被人俗稱爲「臺中金城武樹」的百年老榕樹。圖/取自臉書「Ayu人生履行中」
臺中市府開闢十三期重劃區時,以「渦輪圓環」設計包覆了當地被人俗稱爲「臺中金城武樹」的百年老榕樹。目前交通量尚不大,車輛亦順暢,但卻有人認爲,圓環裡明明設計了自行車道和休憩椅,但從周邊卻無路可進去。不過,當地豐樂里長蔡奇洲和南屯區長林秋萬卻認爲,維持目前單純的景觀作用,以交通順暢爲先,反而是較佳的選擇。
據臉書「Ayu人生履行中」說,這是南屯的第一個圓環,渦輪圓環最初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荷蘭提出的,由於造型很像渦輪風扇而命名。設計目的是爲了行車安全,防止人們在繞圈行駛時變換車道,駕駛只需繞圈行駛即可到達正確的出口,旁邊還有一個史前的「麻餈埔考古遺址」。
曾有人質疑,何以圓環四周皆是馬路,無斑馬線可穿越,在未設行人引道下,自行車跟行人如何上去圓環?因此目前穿越馬路需要非常小心。
據陳姓大學生說,他開車經過時,感覺渦輪圓環的設計實在很巧妙,目前交通順暢。因爲是重劃區道路,使用者尚不多。
蔡奇洲說,從較高角度看,可以發現圓環加上裡面的草地形狀,看起來像易經裡的太極,具陰陽調和生生不息的意義。道路設計以交通順暢和行人安全爲先,因此他認爲應維持目前不讓人上去的現況。若設了引道,不僅可能會因穿越太極而有「煞」破壞了現有格局,還可能因人流阻礙交通,以及帶來垃圾,反而影響了景觀。
他建議市府,可以圓環內現有的景觀加以維護,並在夜間加上燈光,使其成爲地方的一個地標,反而會受民衆歡迎。區長林秋萬亦說,目前看來,維持現狀似是個好方法,但還要再整合民衆意見。
建設局長陳大田說,已會勘過多次,地方不同聲音都有,尚待各方意見整合之後,在疏導車流和維護景觀、兼顧休閒之間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