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類投訴量增長明顯 直播間虛假宣傳成“重災區”

北京商報訊(記者孔瑤瑤)8月6日,中消協發佈2025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995971件,同比增長27.23%,解決509655件,爲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52億元,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33萬人次。

其中,玉石類投訴量增長明顯,直播間虛假宣傳成"重災區",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商家直播售賣玉石時故意避開商品的瑕疵部分,或者利用燈光、濾鏡和拍攝角度掩蓋質量問題,導致消費者收到的商品與直播中看到的存在較大差異;二是商家對玉石的品質、來源、價值進行虛假宣傳,如使用危地馬拉翡翠、非洲綠色石英玉石冒充緬甸翡翠,或使用酸洗、漂白、染色過的翡翠冒充天然翡翠;三是商家誘導消費者進行"場外"交易,以商量價格、介紹商品、平臺規定的發貨時間不夠等說辭誘導消費者脫離購物平臺與其私下交易,增加消費者維權難度。四是鑑定證書造假。部分商家銷售的玉石附帶的鑑定證書爲假冒正規檢驗機構非法印製,或編造不存在的檢驗機構進行僞造。五是商家拒絕履行售後承諾。售前聲稱支持退貨退款,一旦消費者發現問題並提出退貨,便以各種藉口推脫或直接不予理會。

中消協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大直播間虛假宣傳行爲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冒充產地、誇大價值、僞造鑑定證書等虛假宣傳和違法行爲進行嚴厲打擊。對涉嫌違法犯罪的,應及時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提高不法經營者違法成本。平臺應強化主體責任,加強對直播間"加微信""私聊轉賬"等脫離平臺交易關鍵詞的監測,若出現主播誘導場外交易行爲,可向消費者發送風險提示或視情節採取凍結商家賬戶等措施。消費者應始終堅持"三不原則"——不脫離平臺交易、不輕信口頭承諾、不付款給私人賬戶。